凤凰网执行总编辑吴晨光:如何成为顶级内容高手?(2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而在两次疫情暴发之间的17年里,内容创作者的结构发生了巨变。自媒体悄然崛起,各种“号”铺天盖地,在某些方面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机构媒体。但在这次疫情中,冲在一线的依然是那些优秀的传统媒体记者,这些媒体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这“三大家”之外,还包括《财新周刊》《财经》 《三联生活周刊》《人物》,以及我的老东家——《中国新闻周刊》和《南方周末》。当我看到《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夏春平戴着口罩、拎着行李匆匆登上前往武汉列车的照片时,一种久违的冲动涌上心头。对于真正的战士而言,无所谓年龄、无所谓职务、无所谓身处何方,只要听到战斗的号角,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归队奔赴前线,用血肉之躯保卫岁月静好。
所以,在“选题、采访、写作、包装”的背后,是内容源的另外八个字:真相、勇气、责任、信仰。无论是机构媒体还是自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包括国家花大力气打造的“融媒体”,都是概念和形式,只有讲真话、负责任的媒体才是好媒体。失去了这些内涵,再高明的技术流派、再完美的理论体系,也是无本之木、无舵之船。
二十
在类似《南方周末》这样的传统媒体里,记者负责内容生产,责任编辑负责版面处理。哪篇稿子能上、哪篇稿子会被“枪毙”,谁是头条、谁是二条,取决于编辑和总编辑的选择。我2012年进入搜狐网出任新闻中心总监时,PC端的编辑也掌握着对稿件生杀予夺的权力。在记者手里、没能上版或上页面的内容,是源;当编辑同意发布,内容与阅读者见面后,就变成了流。这与瘟疫传播的道理相同——病毒是源,而当它通过中间宿主传播到人身上并形成“人传人”时,是流。
流的核心是排序逻辑,也就是谁是头条、谁是二条。由编辑决定头条、二条的信息流,我们称之为“编辑流”。今天,在财新、澎湃等新闻客户端上,编辑排序仍是主要的方式。2012年,是移动互联网崛起元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到4G的跨越,两个划时代的产品诞生了——一个是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上线,它代表着社交信息流,在这里看到的是被关注者的动态;另一个是今日头条,它代表着智能传播,也就是算法流,“你关心的才是头条”就是其背后的推荐逻辑。
从此,编辑流、社交流、算法流三足鼎立,信息的传播在加速、分发的效率在提升,大量的信息需求又倒逼着生产者创作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内容小溪流变成了大江东去。
线上与线下的进步总是相伴而生的。同样在这段时间里,高铁诞生、高速公路扩展、航线增加、随叫随到的“网约车”出现在城市……人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17年前,为了报道Sars疫情,我从山西太原赶到兴县,200多公里的路走了10个小时;今天,高速公路直达,用时仅需约两小时。在平时,这是便捷、是效率;但面对疫情时,这就是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