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工部尚书河道总督灵州功臣张九德(上)(1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沈犹龙高度评价张九德与王琼、杨一清的才能和功劳不相上下:“秉中枢如王公,掌纶扉如杨公,事业彪炳,真堪鼎足而立也。表曰三贤,谁谓不宜?”(43)御史沈犹龙,官至兵部侍郎,清军入关,在松江,与兵科給事中陳子龍等初起兵抗清,沈犹龙被推为盟主,最后为保大明而牺牲。
《万历朔方新志》中,特别收录了明朝翰林院编修南居仁专门撰写的《灵州三贤祠碑记》。其中在记载镇守三边二十年的杨一清和循杨一清之绪督三边军事的王琼二人的功劳的同时,充分肯定张九德修建宁夏黄河水利安定边疆的巨大成果,南居仁甚至把张九德比作西晋大政治家“得弘一纸,胜十部从事”的刘弘和西汉大将军和以威信服羌族罕开的赵充国,夸赞张九德是大明朝一个“无形的长城”,“谁谓古今人不相及焉?”因此,张公与杨王并祀,“旌曰‘三贤’”。南居仁三贤祠颂曰:“焯彼二公,姐豆有秩。张公继起,循禹之迹。昔也洪流,今获黍稷。买犊弃剑,计安反侧。鼎鼎三贤,贞珉永勒。”(44)
四、灵州河堤今在何处
现在,我想提出一个问题进行考论:张九德所建灵州河堤的遗址,究竟在今日宁夏何处?据《灵武市志》载:“张九德倡捐俸银以筑堤。……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正月兴灵州黄河石堤工程。……在灵州城南10余里之实处,垒石筑河堤40余丈为堤首以挡猛水。再向北依次延伸,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历时三年工程告竣。共筑河堤六千余丈。”(45)据此,似乎张九德所筑河堤地址在当时的灵州即今宁夏的灵武,但笔者对此结论提出质疑。
考明朝关于灵州河堤的几篇历史文献记载,首先,张九德本人撰写了千字文《新筑灵州河堤碑记》,其中关于灵州河堤的修建文字多达600多字,十分详尽,应该是第一手资料,是灵州河堤的最可靠的依据。但是,我发现,其中并没有关于“在灵州城南10余里之实处,垒石筑河堤”的记载。张九德指出:“而议者纷,若谓‘滨河皆流沙,不任受石……’……乃令聚石而投之,一日尽八百艘。三日,基始定。于是,从南隅实地始纍石,特坚厚为堤首四十余丈,用遏水衝,余以次迤西而北,其纍石亦如之。计堤长为六千有奇。”(46)
这里我想提醒读者注意:张九德当时的灵州城在今灵武市,而辖区包括古灵州城址所在地今吴忠市,第一、张九德记载有议论者认为“滨河皆流沙,不任受石”,可见投石修河堤的地点是“滨河”而建。黄河故道滨河在古灵州城之西南、西面,淹没古灵州城以后,向东北流为新河道,逼近新灵州城之西北。“滨河”应该还是指故道,黄河主河道。第二、张九德明确指出是在“从南隅实地始纍石,特坚厚为堤首四十余丈,用遏水衝,余以次迤西而北,其纍石亦如之。计堤长为六千有奇。”并没有说从当时的灵州城南10里之实处建堤。“滨河”的南隅实地,实际上应该是滨黄河主河道故道,发大水决口是在古灵州之西南,即今日吴忠市西南的古城湾。为什么吴忠市西古城乡靠黄河有个古城湾?考上引古灵州被淹没的亲历见证人朱栴,在其《宁夏志》中明确指出灵州“故城”被淹没是“其西南角被河水冲圮”,说明本来由南向北流的黄河,发大水以后,是从古灵州城西南冲毁古灵州城,然后改出现一个新河道向东北流,此地是黄河冲毁灵州城改新道的拐弯之处,古城湾由此得名流传至今。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