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的曲调流变,媒介影响音乐类型,“叛逆”的摇滚乐诞生(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1934年,影片《渔光曲》同名歌曲引发的热潮使电影人开始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于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加入抒发内心、展现情绪的唱段亦成为城市电影的主流。
此后,工业革命题材兴起,独唱进一步为充满政治性和仪式感的集体合唱所取代,歌曲内容也由抒发个人情感的小调变为歌颂集体主义和革命现实的红色歌曲。
“十七年”时期,几乎每部大陆影片中都有类似唱段出现,这些大合唱一方面成为一种对人民群众的激励和号召,另一方面也从歌词层面参与叙事、直接表达影片主题。不过,由于此阶段电影地域特质的减弱,以上变化并不独属于北京城市电影。
在基于上海的《不夜城》、《女篮五号》等影片中,如此特征同样明晰可见。改革开放后,与机器播放的音乐同步,人声演唱的歌曲也随之变换类型。
除从传统到流行、从中文到多国语言混杂的大趋势外,北京城市电影中的歌曲还出现了一个不得不提全新类型——摇滚乐。但凡提到早年的中国摇滚,北京便是无法绕开的地点。
这首先是因为国内第一批耳熟能详的摇滚乐队几乎全部诞生于北京,其次,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从更深层次激发了摇滚乐人内心的叛逆和激情。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