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约|延安像一支崇高名曲的开端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8月15日,百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在央视综合频道、纪录频道播出。该片以广阔的视角,生动的细节,真实的影像,描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英雄画卷,尤其是以大量篇幅集中讲述我们党在延安的激情岁月。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的一切工作在这里先行先试。
位于西北天空下的这片黄土高原,是中国人心中的圣地,更是一片精神高地。
黄河之滨,聚集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
这是诗人何其芳对延安的火热印象。刚到延安两个多月,何其芳就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写出了这篇令人为之一振的《我歌唱延安》。“在青年们的嘴里,耳里,想象里,回忆里,延安像一只崇高的名曲的开端,响着宏亮的动人的音调。”
这并不是何其芳一个人的感受,而是成千上万进步青年的共同认知。
延安有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1937年,丁玲在《七月的延安》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是乐园。我们才到这里半年,说不上伟大建设,但街衢清洁,植满槐桑;没有乞丐,也没有卖笑的女郎;不见烟馆,找不到赌场。百事乐业,耕者有田。八小时工作,有各种保险。”丁玲的这段话,回答了前面的问题。因为进步的青年在这里看到了光明,延安的一切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延安才是中国的希望。
当时面对外敌肆虐、国土沦陷,每一位有良知的进步青年都怀着深深的国族痛楚想报效祖国,哪怕将这一腔热血浸染黄沙也在所不惜。很多人先是找到国民党,希望能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是他们的抗战热情不仅没有被接纳,反而遭到了一盆盆冷水,在南京,接待他们的是腐朽入骨的官僚主义。有一位从菲律宾回国的青年白刃,想参加抗战,于是找到南京准备参加战地服务团,但报名处却冷冷清清,花名册上只有一个人名。他提出要报名,办事人员却让他们找富商做担保才肯收纳。愤慨之下,白刃调头奔赴延安。
对此,曾经有人回忆:“在南京,什么也没有——只有老官吏、老官僚。屡屡总是叫我们在一个办事处里等一等,于是,明天再来。很多人就是这样走掉了。”不仅如此,“政治上,国民党压制民主,打击进步力量,强化新闻报刊审查制度;经济上,民族工业举步维艰;军事上,正面战场接连失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