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千辛万苦,依然营造心中最好家园:魏晋南北朝建筑特点寻踪(10)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敦煌莫高窟壁画
1、寺院塔林
早在晋朝,我国就有了建设三层砖塔的技术。从南北朝开始,寺院的布局变成了以塔为中心,四周围以堂、阁,形成方形庭院。 这一时期盛行“舍宅为寺”。许多王达官显贵将自己的家改建为佛寺,以示虔诚。《南史》中《谢弘微传》记载:“宅内山斋舍以为寺,泉石之美,怡若自然”。谢举改动其私宅布局,将原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还保留了原来的花园。此种风格布局成为佛寺建筑在中国本土的主要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舍宅为寺”
2、石窟
早在汉代,人们已经在岩壁上凿窟建墓。随着佛教东进,开窟立寺的风潮四散开来。石窟寺始建于印度,分为“毘坷罗窟”和“制底窟”。传入中国后,主要从毘坷罗窟(是一种方形的窟洞,中间是佛堂,两侧是小室)发展到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寺,有一个清晰的吸收、融合、创造的过程。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石窟有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在伊阙(也称为龙门)开始大规模的开凿石窟。这里的龙门石窟有伊水流过,东西两岸高山对峙,风景优美。这里最古老的石窟是古阳洞,而宾阳三洞是重点开凿的,其中宾阳中洞最为富丽堂皇。在没有悬崖峭壁的情况下,古人凿山人工制作悬崖,然后开凿窟洞。这里石灰石坚硬细腻,适合雕像加工。《魏书》中《释老志》记载了石窟建造过程:“斩山太高,费工难就,奏求下移就平,去地一百尺,南北一百四十尺。从景明元年至正光四年六月以前,用功八十万二千三百六十六”。可见工程的浩大。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