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反思——行医之道、医者仁心(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威廉·奥斯勒说:“ 医生这种职业, 以它非凡的仁慈区别于其他职业。”医生是最崇高的职业之一,也是最能体现仁爱的职业。北宋名臣范仲淹曾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社会上所有的信仰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医生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职业。
四、何为行医之道,医者仁心
一谓之行医以德为先。《医工论》中提出:“ 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 然后正物。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如此,然后事必济而功必着矣。若不能正己,则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则岂能愈疾?”医学的结构恰如一个“人” 字, 一撇是技术的医学,一捺是人文的医学。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神不近侠者不可以为医!只有技术与人文相协调,才能写出最美的“人”字!
二谓之医乃仁术,厚德笃行。“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学是一种使命,一种对善良、人性和友爱的情感表达。《大医精诚》中提出医家必须具备“精”和“诚”的精神,所谓“精”就是要具有精湛的医术,所谓“诚”就是指医生应具备高尚的医德,明确指出学医的人首先要具有仁爱的“大慈恻隐之心”“好生之德”,要廉洁正直,不得追求名利,对病人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认真负责,不得浮夸自吹,诋毁别人等。
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在需要与理解之间发生,患者期望医生能够理解他们,疾病的过程也是一个故事,患者有眼泪要流,有故事要讲,有情绪要宣泄,有心理负担要解脱,这个过程也是治疗。他们与其说是到医生那儿来看病,不如说是到医生那儿来寻找希望,治病只是治疗病状,而人是一个整体概念,行医的过程往往过多地强调了生命的因素,而忽略了人文和心灵的因素。让很多人感受到希望和温暖,这也是另一种医术。
三谓之为普世。《后汉书· 方术列传· 费长房》中提出:“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提到:“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属良相,亦当为良医。”要做一个救济困苦人民、为百姓出力的人。医学无国界,医生们面对一个垂危的生命,一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时,他们的“前仆后继”,舍小家为大家,正是作为职业本能的反应。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交易,唯独生命除外。医者,被尊为人间的天使,他们都带着拯救生命的使命。医者,用仁爱之心来拯救生命,医学并不像人们吹捧得那么神话、万能,它和疾病的斗争虽然不断有局部战役的喜讯传来,但也难免失败。医学常常会面对束手无策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面对着许多无法解释的关于“ 人” 本身的问题。而医生,也只不过是医学专业知识超过普通的凡人,“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迎难而上,和死神抢人罢了……”他们选择了一份背着人道主义的重担、监管人类生死的职业,医生承担着来自病人期待上帝的内心,却终究是一个凡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