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角看清明(全)!(2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上巳节有很多主题:有娱乐游玩,有男女相会,有衅浴祓除,有交感鬼神,有祭高禖等等。后世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提高,原始宗教性的内容越来越少,娱乐欢会的性质则进一步增强。比如在《论语》里,就已经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了,虽是有祭祀的内容,但不像《周礼》记载的由专门的女巫主持,看起来更像是春游了。而在《兰亭序》里,“修禊事也”更只是成了曲水流觞、宴会游乐前的一个开场了。

地理视角看清明(全)!


清明、寒食节、上巳节大约在唐宋之际合而为一
不是说三个节日就剩一个了,而是说三个节日连成一片,含混不分了。
清明一般在阳历4月4、5日;寒食节的时间自古说法不一,但唐代以后基本确定为每年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上巳节是按阴历算,阴历三月三也与清明时间接近。
每年清明前后这段时间,大自然和人都非常活跃,每年到这个时候,生物钟就带领人们产生了那种清明时节特殊的气氛和感觉。至于人们为什么最终普及了“清明”,而不是“寒食”或“三月三”,其原因大概有二:第一,清明的时间是最固定的,最好记。第二,清明是关乎农事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业社会中最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必须记。
原本很多清明前后的活动都消失了,但是扫墓和踏青郊游最普遍地保存下来。为什么最终保留的是这两项?
关于踏青郊游风俗的保存很好解释: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谁不想活动活动筋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呢?而且坟地一般在植物茂盛、风景优美的野外,上坟又都带着食物,祭完祖就便找个干净地方席地而坐,吃吃喝喝,何乐而不为!
那么扫墓的保存作何解释?一般说来,涉及到礼敬先人的民俗是最稳定的,扫墓保留得最完整很正常。还有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到,中国四个最重要的上坟的日子——春节、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一(不是国庆,而是阴历十月一,“烧寒衣”的日子),这四个日子不但间隔是那么平均,而且时间还那么科学:春节这个大节祭祖自不必说,清明是农活马上就要忙起来的分界线,而七月十五除了是佛教道教的鬼节外也是秋收马上要开始的分界线,十月一则是粮食归完仓、猫冬即将开始的分界线。这个节奏和时间把握得那么好,只能归于农业社会对节日“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