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基:鲜为人知的“华语推理之光”(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网内人》的故事里,阿怡不擅社交网络,在2013年甚至不熟悉手机的诸多操作,更不用说去了解15岁的妹妹在网络论坛中经历的事情。这对在先后丧失双亲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姐妹,一直生活在香港的廉租房里,却悄然走向不同的命运。陈浩基把她们的家庭慢慢呈现出来后,发觉比起纯粹由推理情节主导小说,不如丰满人物,以此交织出香港当下社会各个阶层的真实状态。
由于写到了诸多现实,后来,很多人问陈浩基关于“作家责任”的问题。陈浩基说:“一个作家有意愿如此,那是很好的。可是,假如有作家单纯想写一个没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趣故事,也不该被责难,这是创作者的自由。”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个人本身有要对社会负责的想法,当上作家后,也自然会在作品中赋予这些思想。”
陈浩基把自己的观念倾注在了“阿涅”身上。住在城乡结合部一个近似废弃的楼里,阿涅看上去不修边幅,对可怜之人和可悲之事表现得冷酷无情,但他个性深处又好像是矛盾的,他用心探案,底色善良,入世又出世,表面上嫌恶规则,可心里仍然坚守正道。陈浩基想让人慢慢察觉,这些其实并不矛盾。“反而像是阴阳调和,在人性里对立但并存。”陈浩基要透过这个角色,提出被他称之为“非典型”的价值观。
陈浩基在现实生活里并不认识真正的黑客,虽然他在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只是,那时候他很留意黑客的新闻。比如,日裔美籍电脑安全专家下村努追捕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通缉的黑客Kevin Mitnick,以及被称为美国五大黑客之一的Robert Tappan Morris在上大学期间创造出在互联网传播的蠕虫病毒等等,都让他感觉很有意思。
他把推理写作比作物理学的思想实验,有时候需要伏案研究,有时候又需要实地验证。在《网内人》里,他提到有人利用不同地铁站的公共wifi发信息,以此掩盖自己的位置,这是他设想出来的手段。接着,他就去尝试了一下,看看在现实里是否可行。而在写作小说《13·67》的时候,其中那名警探的人生贯穿了香港从1967年到2013年的社会变迁,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陈浩基就靠大量阅读和到博物馆找史料来填补不足,还由此结识了撰写香港历史的专家。
事实上,以推理小说成名的陈浩基并不仅仅写推理,还尝试过科幻、奇幻的类型写作,他有意识地把“悬念”作为推动故事的有效力量,也非常清楚从读者的角度考虑结构,“假如读者最后察觉故事的结局呼应前面的伏笔,便会给予好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