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跑偏渐成慢版《神奇女侠》(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人类远未摆脱两性不平等的渊薮,一切完全有可能卷土重来。
地狱是如何建造出来的
在小说《使女的故事》中,阿特伍德的才华体现在她对线性叙事的反叛,因此创造出一个异常丰富、驳杂、有无数解释可能的文本,勾画出基列国如何一步步将女性变成使女。
一方面,基列国确实遭遇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能否存续,已成疑问。另一方面,主教们主动贩卖焦虑,将生态危机解释为信仰危机,是人类集体丧失信仰后遭遇的天罚。这种解释没有任何实证,不过是演绎逻辑,却抚慰了人性中的愚昧——以为解释了世界便掌控了世界。
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的“解释家”。在他们眼中,一切都有答案,事事逻辑相通。只要不怀疑、不实验,他们就会像惰性气体一样,被批量制造出来。
所以,基列国不允许人们阅读、学习,时尚杂志成了违禁品,谁敢拥有,就可能被判重罪。基列国的主教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契约:你接受规章,就等于你接受了违反这些制度后的处罚。
处罚在基列国是如此普遍,甚至成了“家常便饭”——使女逃跑当然要遭鞭笞;性生活不检点可能被处死;顶撞一句管理者,或者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满,都可能招来酷刑。更可怕的是,使女也被体系定义为惩罚者——她们必须用石头打死罪犯。
基列国还发明了一套独特的文化,将强奸使女的恶行包装成神圣的受孕仪式,随着耻辱感、自尊、反抗意识、骄傲感等逐渐被磨去,使女们的自我就丧失了——她们不再反抗,将一切视为义务和责任,甚至主动配合。
应该说,剧版《使女的故事》在这一点上最契合原著,在似乎拖沓、重复的操作下,阿特伍德真正想说的是:这不是将来式,而是过去式。男性文化主导的几千年中,女性不是一直在承受着这样的命运吗?她们没有选择权,没有爱的自由,没有“我之为我”的基础,她们只能强颜欢笑,接受男性强加给她们的一切。
罪恶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不仅男人如此,也包括女人。
在小说《使女的故事》中,阿特伍德刻画出日常政治对人性的改造。不平等不只是法律条文上的安排,它其实早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性骚扰、侮辱性词汇、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女性等,它们才是真正的剥削工具。
杀了恶人,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通过日常政治的介入,男性成功地让许多女性学会了“忏悔”,使她们陷入茫然和不知所措中,一边忍受剥夺,一边却渴望“稳定”。性别歧视得以公行,男性施压与女性自我说服是同步的,缺一不可,而后者也是男性文化的产物。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