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家黄谷柳代表作《虾球传》:粤港澳大湾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来源:南方日报
1947年10月至1948年12月,一部以二战结束后的粤港两地为背景,讲述流浪少年历经劫难,最终在党的帮助下成长为革命战士的长篇小说,在中共主持创办的香港《华商报》上连载。作品中斑斓多彩的社会百态、曲折生动的情节、鲜活质朴的语言,尤其是机灵、善良、侠义的少年“虾球”形象,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在当时的“国统区”特别是华南地区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
这部颇具“大时代写照”气质的作品,便是广东著名作家黄谷柳的代表作《虾球传》。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版《虾球传》,红遍大江南北,开创了当时内地电视剧的收视高峰,还成为第一部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播出的粤产电视剧。
在今天的评论界看来,《虾球传》是左翼文学创作与民族化、大众化有机融合的成功典范。不仅如此,《虾球传》从诞生到传播,均鲜明又深刻地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脉的文化传统,书中的岭南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更是成为大湾区一代代读者的集体记忆。
“他非常渴望能献身伟大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前后、以地域色彩书写见长的华南作家群里,黄谷柳是拥有读者最广泛的一位,其文学成就堪称是首屈一指。”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岗这样评价。
《虾球传》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经典,离不开作品里洋溢的地道浓烈粤港风情。黄谷柳本人曾两次在香港定居,其间的经历也让人依稀见到几分少年“虾球”的影子。
1908年,黄谷柳诞生在越南海防市的一间小旅馆,迎接他的,是拮据痛苦的童年。
“艰难痛苦、屈辱负重伴随着他长大,也使他自小养成了沉默坚强、善于思索的性格。”黄谷柳外孙女黄茵告诉记者,对于命运,黄谷柳未曾屈服,反而愈发刻苦学习。
考入学膳费全免的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黄谷柳“一生中最感幸运的一件事情。”他曾写道:“这样,我才有能力去阅读小说,并且后来练习写作。”
入学第二年,北伐革命浪潮席卷全国,青年黄谷柳不满足于仅仅参加学校的进步运动,毅然离开生活了18年的云南,取道海防、香港前往武汉,奔赴革命一线。黄茵如此形容:“外祖父非常渴望能献身伟大的时代、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途经香港时,他却从报纸上意外得知1927年“四一二事件”发生的消息,革命形势陷入低潮。他不得不客居香港,一住就是近5年。在清苦的生活之余,他依然心系文学,他在日记中写到与文友们热烈探讨新文艺时的场景:“一毛钱花生米吃得普天同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