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家黄谷柳代表作《虾球传》:粤港澳大湾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那段日子,黄谷柳在香港社会底层挣扎求生,最终劳累过度,咳血病倒,被迫辞职。
为谋生存,1931年他入伍参军,后辗转抗日前线,参加了淞沪抗战,还曾险些命丧日军对南京的大屠杀。这段军旅生涯时期,让他对抗战时期黎民百姓的悲苦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1946年,他听从好友黄秋耘的建议,果断放弃在正中书局广州分局的“铁饭碗”,与国民党彻底割席,带着家人回到香港,又居住了4年,《虾球传》就诞生于第二次赴港期间。
“自愿选择的一条光明正道”
关于重返香港,黄谷柳曾在《自传》中剖白心迹:“这是我自愿选择的一条光明正道。”
然而,这条“光明正道”走起来却并不容易。他一度被迫把子女分散到亲戚朋友处寄食,妻女兼做临时打纱工贴补家用。由于他不愿迎合当时流行的趣味,投出去的稿件十有八九不被采用。
钟敬文在《回忆谷柳》一文中这样描述黄谷柳:“质朴、诚恳、好学,天性乐观,面带微笑,稍带口吃,谈到生活的困难,一向不动感情,有时候还很幽默地回应。”
就在那个用木板隔成、嘈杂晦暗的小房间里,黄谷柳开始满含热忱地动笔撰写《虾球传》。他身上那种“冲着困难去闯开通俗文学新道路的美愿、雄心和勇气”,让钟敬文十分感佩,“我现在想,这种坚定、乐观,是跟他对祖国未来的信心分不开的。”
1947年秋,黄谷柳在渡轮上重逢正在筹备《华商报》复刊的夏衍,便将《虾球传》第一部《春风秋雨》的原稿交给对方。夏衍一读当即大为惊奇,于是决定在副刊上逐日连载《虾球传》。
小说从1947年11月开始连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界读者纷纷来信鼓舞、提出意见。《春风秋雨》连载完毕不到两月,就由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发行单行本,一年内重版5次。茅盾曾写道:“一九四八年,在华南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恐怕第一要数《虾球传》的第一二部了。”(《关于〈虾球传〉》)
在书中,涉世未深的虾球曾误入歧途,最终是党组织和游击队战士们帮助他走上了一条幸福的光明大道。而据黄谷柳女儿黄燕娟在文章里披露,家里最困难时,是香港文艺界的共产党员同志向一家人伸出援助之手;父亲也从与夏衍、黄秋耘、黄药眠等人的接触中,对共产党、对革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947年底,黄谷柳将自己的二女儿黄鸣送去十万大山参加游击队;次年春,黄谷柳申请加入共产党,经过一年考察获得组织批准。“他来自于底层人民,入党是他的必然选择。”外孙女黄茵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