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讲堂」迈向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8)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5.乡村加城市催发的乡村产业复兴
按照传统的思维,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看成相互对立的两面,这种看法源于西方人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西方的城市化有成功的地方,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将城市和乡村对立起来的城市化把乡村消灭了,人们就只能过单一的城市生活。乡村确实不像城市那样存在高效率的现代化经济,但它是一个低成本满足生活需要的地方,特别对中国人来说,乡村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
我们国家的农民工在城市一个月能挣2000、3000块钱左右,在农村则挣不了这么多钱。这些钱不够在城市生活,但退休后拿上这些钱回到乡村养老却足够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乡村和城市不是对立的关系,我们中华文明就是由乡村社会主导的文明,并且我们不仅有发达的乡村,也有发达的城市,比如当年的西安、洛阳,还有北魏时期的大同,考古发现它们的城市规模都发展到了上百万,比西方的古罗马还要大。
古代中国是怎么解决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的呢?大道至简,当时的制度没有我们今天这么复杂。现在我们解决城乡融合问题会由经济学家提出各种理论、各种思想,然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办法落地很难,成本很高,效果还不见得好。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几十万个古村落,从这些文化遗产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乡村不是封闭的、愚昧落后的,因为愚昧落后的乡村不可能具有能和故宫相媲美的建筑艺术和规模。中国古代解决乡村和城市之间关系的办法只有一个,告老还乡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私塾教育遍布乡村,人们在十六岁之前完成基本学业,十六岁之后走出乡村,参加科举做官、经商、云游各地。无论在外面多么荣耀,做了多大的官,国家都有一种制度叫告老还乡,让人叶落归根。也就是说人的童年时期在乡村渡过,老年时又回到乡村去,并且老年时的你已经换了一个人,成了一个见过世面、有智慧、有积蓄的人。
乡村可能不像城市那么适合发展经济,但却是个养老、教育儿童的好地方。你可以用在城市挣到的钱反哺乡村,把你具有的智慧传授给你的儿子、孙子,做一个乡贤,搞一个私塾陪伴村里的孩子,教导出一流孩子,等他们长大了走出去再回来。在这样的循环中,城市和乡村都得到了均衡发展,这才有了中国古代社会发达的乡村和世界一流的城市。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说明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繁荣的思维到今天还在延续。许多地方为了满足城市用地需要,拐弯抹角地利用政策空档拆掉乡村,把乡村的土地往城市转移,这样做违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违背了以人民为主体的原则。所以解决城乡对立,走城乡共生的融合发展道路是生态文明建设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