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之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事件影响
事故给当事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惨痛损失,引发核信任危机,从而促成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也促进了核工业在全球社会的健康成长。
各国审慎制定核能规划。事故发生后,各国迅速审视国家核电战略。1986年,在西欧共同体能源部长会议上,丹麦、爱尔兰和希腊公开反对使用核反应堆。在世界能源会议上,菲律宾、土耳其、意大利和印度决定不建核电站,德国则冻结延长核电站使用期限。同时,多国签署《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和《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成立世界核电运营协会,为预防事故和开展国际援助发挥作用。
国际社会援建防辐石棺。为防核泄漏,苏联用水泥“石棺”把4号反应堆仓促封存。为避免粗糙“石棺”失去防辐效力,2012年国际社会捐助支持新“掩体”项目,资金由八国集团和欧洲委员会成员国共28个国家负责筹借,建设基金由欧洲复兴和开发银行管理,耗资约15亿欧元。2016年11月,新掩体主体部分覆盖到“石棺”之上,内部安装有吊装设备。2019年7月10日,新掩体管理权从跨国合资公司“诺瓦卡”移交至乌克兰政府,并正式投入使用。
实施相关食物进口限制。事故发生后,跨界污染威胁到食物链安全。1986年,欧洲一些国家强制实行了食物限制,特别是菌类和牛奶。比如,波兰成立专门委员会监视辐射情况,以便在出行和饮食方面进行限制。英国限制了放射性指标超过1000贝克/千克的绵羊的迁移和销售。由于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某些地区,野味、野生蘑菇以及食肉鱼类的铯-137严重超标,欧盟委员会表示,对于从这些成员国进口的某些食物的限制必须在未来维持多年。
事件启示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悲剧,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同时,我们应该以此为戒,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尽心尽力出谋划策,从此类事件中得到深刻启示。
核电安全运营必须管理人才专业化。“风险社会”理论指出,人类活动频率的增多及活动范围的扩大,其决策和行动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本身的影响力也在增强,风险结构已从自然风险占主导逐渐演变成人为的不确定性占主导。以核电为例,人们逐渐发现,引起核事故的原因通常不是原本备受关注的设计和设备本身,而是人的偶然操作失误所致。相关统计显示,核电厂的人因事故占70%以上。因此,对安全的考虑最终还是要落在人的身上。古人说“术业有专攻”,正是强调了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何培养人、如何管理好人、如何让科学技术发挥最大效用,最终成功管理和运营核电站,成为当下核电大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