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维王朝以降:莱茵边境是如何走向稳固及完善的?(5)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约公元121—122年,上日耳曼尼亚北部陶努斯山脉一带正式以木质栅栏建设了边墙,继而同莱提亚地区的边墙衔接,顺利完成了图密善以来的战略规划。但边墙的防卫作用非常有限,主要承担边防任务的是堡垒和岗哨的驻军。上日耳曼尼亚—莱提亚边塞的落成意味着莱茵边境范围的最终划定,边墙虽然功能有限,但巧妙地弥补了莱茵河、多瑙河上游之间的天然缺口,将两河之间大量土地纳入罗马行省版图,并构成高效的战略通道。当地从而形成了综合“天然边境”与“战略边境”的“科学边境”。

弗拉维王朝以降:莱茵边境是如何走向稳固及完善的?


在边防完善的基础上,哈德良进一步裁撤了莱茵边境2支军团,主要驻守任务由当地辅军承担。莱茵边境驻军从帝国初期的8支军团缩减为4支,深刻反映了当地统治局势的稳固和罗马化的深入推进,也进一步体现了帝国战略中心向东转移的趋势。但哈德良建设的边墙并非一成不变。
公元2世纪40年代,在安敦尼·庇护(AntoninusPius)统治时期,上日耳曼尼亚边墙周边的很多哨塔采用了石材改造加固,而且边墙有进一步向北推进数十千米的表现,新边墙附近的哨塔比原来更加密集,可能反映了当时北部日耳曼势力的逐渐汇拢和侵袭趋势,例如公元162年和170年,卡提人入侵了莱茵河右岸的边境地区,而在约半世纪后,初步合拢的阿勒曼尼族基本也在北部边墙地区开始对莱茵边境施加压力。

弗拉维王朝以降:莱茵边境是如何走向稳固及完善的?


然而,时至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Antoninus)统治时期,帝国战略中心仍集中于东方的帕提亚和多瑙河上游的马科曼尼人而未再向西回转。公元180年奥勒留的病故和马科曼尼人战争的草率收场,经常被视为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