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18岁(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写了撕,撕了写。当时也没有电脑,全靠一枝笔。1975年8月,我终于完成了这个独幕话剧《突飞猛进》。
我还记得,剧本是闫克宇用复写纸在车间统计报表用的纸上誊写的,署名五师加工厂业余文艺组编。扉页上清楚地写着:
时间:一九七四年秋;
地点:某面粉厂;
人物:李响,上海知青,团员……
剧本前面有一段解说词:大意是《突飞猛进》是我厂业余文艺组自编的一场小话剧,它是在丰富多彩的现实斗争中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艺创作方法写成的。话剧生动地塑造了李响这个知青典型,他以上海知青的身份出场,他早在中学读书时就悄悄编织着理想的花篮。
剧本出来后,也有许多人对剧本不满意,张股长说有意见大家就提,然后小赵根据大家的意见再改一改。我记得是改过两次,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匆忙地开始排练了。排练场就在厂文化活动室,每天的晚饭后,大家早早就来到厂里排练。最后,我记得就在厂里演了两场,后勤部汇演的事没有了消息。
有一天,我在厂阅览室看到了一本刊物,叫《黑龙江演唱》,后来才知道是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我看上面刊登一些小剧本,我就大胆地把这个剧本又誊写了一份,寄给了这个编辑部。
为了证实这段历史,昨天,我又翻出这40年前的编辑给我的回信。
大体意思是:
寄来的独幕话剧《突飞猛进》读过了,觉得这个剧本反映的生活不够典型,不够实际。在生活中的干部也不能说撤就撤,落后人物也不能公开就走后门啊。另外,关于如何写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也请您能作一番探讨。这个戏的主要人物,是个转变人物,不能算作成长中的英雄,希望能仔细考虑。经研究,不予刊用,原稿退回……。
落款是(1975年)10月10日,还盖有红色的“黑龙江演唱编辑部”的方章。
看了编辑的回信,本来对剧本充满信心的我,就像当头淋了一盆凉水,从头凉到脚。
那个话剧虽然没写成功,可对写作的热情我却越来越高。经常写点顺口溜,在报刊上发表些“火柴盒”和“豆腐块”。最终,我在1987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我的散文《我的勤奋斋》,199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珍藏的记忆》。有作品多次荣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丁玲文学奖等。
不管我今后发表多少作品,有多少作品获奖,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我十八岁那年写过的独幕话剧《突飞猛进》,因为那是我走进文学创作大门的一种尝试。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