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左宗棠之知人善用——以左宗棠对杨昌濬的荐举为例(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从此,“一个国家,两个朝廷。开始了持续13年的血腥厮杀。”
面对太平天国起义,腐朽不堪的清廷对这场洪流束手无策,“平日只知贪污自肥的官僚们无不胆战心惊。在这样的形势下,清政府被迫改变陈规,广开才路。一批功名不高甚至没有功名的草野之士趋势而起、脱颖而出。左宗棠以其特有的才能成为其中的一个佼佼者。”
咸丰二年八月二十五(公元1852年10月8日),“左宗棠因胡林翼敦促及湖南巡抚张亮基礼聘再三,应承入巡抚幕府,‘缒城而入’长沙,被委以兵事,夜以继日策划抗击太平军。”此时的左宗棠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从左宗棠初出山佐张亮基乃至稍后不久佐骆秉章以及他毕生治军从政经历来看,他是一个“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中国古代的一些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先后在其政治、军事论述或历史著作、文学作品中,用丰富的历史事实,简洁、生动的语言,从不同角度表述了人才是宝的见解;同时也充分说明人才的重要性。战国时期政治家吕不韦说过:“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汉代刘彻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张亮基得左宗棠辅佐,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军主力全力攻打长沙八十多天后无果西去。咸丰三年正月(公元1853年2月)“张亮基奉旨移署湖广总督,左宗棠随同离长沙赴武昌,仍作湖广总督幕僚,筹划兵事、吏治。”后,张基亮又调山东,任职,左宗棠不愿跟随,回到湖南。
咸丰四年(公元1854)三月,左宗棠在骆秉章千方百计延揽之下入骆幕。骆秉章得左宗棠后,对左言听计从。“中丞(骆秉章)推诚委心,军事一以付托,所计画无不应从,一切公文画诺而已,绝不检校。”由于左宗棠才气超然,骆秉章对左高度信任,放手使用。“骆秉章专听左宗棠,吏事军事,咨而后行。宗棠毅然任劳怨,谤议颇起,然未尝稍自仰,秉章自度才智不逮,信之弥专。时论以宗棠善谋,秉章善任,两贤之。”咸丰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左宗棠因樊燮案离开骆秉章幕。
由于曾国藩、胡林翼的举荐,咸丰十年(公元1860)四月,清廷命左宗棠为四品京堂候补,随曾国藩襄办军务。次年十月,谕命左宗棠督办淅江军务。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862年1月24日)“谕命补受浙江巡抚。”从此时开始,左宗棠才结束了幕僚生涯,有了自己的工作班子。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