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家属,请来一下》:癌症来了也别慌,用温暖捍卫生活(3)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澎湃新闻:病人往往对医生寄予了药到病除的期望,在你看来医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当我们求医时,应该对医生持有怎样的预期?
王兴:从比较完美的角度而言,医生除了治疗的内容,还要包含陪伴、解释、安慰。但目前情况,大多数医生没法完成,而患者对科学的接受程度也没有那么高。医生通过技术解决部分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和其他技术工作没有那么大区别。而患者也容易为原材料买单,次选技术。就好比我们去餐厅吃饭,如果这道菜的原材料是进口的牛排,那我们可以接受高价格,如果是国内普通食材,虽然厨师烹饪得很美味,但我们就不能接受高价格。在临床上也是如此,如果器材很先进,病人就能接受,但如果医生判断是个软骨炎,病人就容易不买账,似乎你医生也没费什么劲啊。如果抱着这种心态,那就缺乏了对生命的敬畏,因为生命本来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疾病也是这样。
病人容易把成功归于自己的选择,把失败归于医生的失误和科学。疾病有治愈率,那就有失败的时候。比如肺癌有90%的治愈率,那就坦然生活,如果真的复发了,就再选择,而不是怀疑医生。当这种观念逐步被接纳的时候,医患关系才能更进一步。
澎湃新闻:如今网络资讯发达,病患在求医前往往也会自己做一些查询。医生们是否也会头疼于病患的这种百度式“自我判断”,应该如何在这其中找到平衡?
王兴:查询肯定是没有错的,但不要光看表面的东西,首先判断自己是什么性格风格的人,是“看什么信什么”,还是“看什么就怀疑什么”。如果是前者,那你对网络信息的依赖就要克制一点。如果是批判性格的人,那可以尽量查全面一些,并且找权威地方咨询,尽量把医生的建议放在第一位。如果你去对应网络上的资讯,你总能对上几条,非常容易制造焦虑。越是让你产生焦虑的信息,越是不大正确的。
澎湃新闻:我们应该怎么和医生沟通?既能清晰表达疑惑又能提高沟通效率?
王兴:在临床上,会遇到病人问“肺癌怎么长出来的?是因为自己以往吃了什么长出来的?”之类问题,这种医生是没有办法回答的。还有病人反复在自己的圈里打转,医生说良性不用开刀,病人就说“网上说要开刀”,这种也是无效沟通。因为问询时间宝贵,和医生沟通时,收拢性的问题可以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少问一些。也就是多问“怎么办”,少问“为什么”,时间有余,就挑最困扰你的问题咨询,让医生主导,要相信你的病例在医生那里大多数都是非常普通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