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生如钟摆,始终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荡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人生是痛苦的,最好不要出生——这是叔本华的人生观。叔本华认为,我们都深陷于一个无望的循环:想要得到,得到了,想要得到更多,永无止歇,直到归西。每当我们似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又开始想要别的东西。你可能认为如果自己成为百万富翁就会感到满足,但是这种满足感不会持续很久,又会想要一些别的没有的东西。人就是这样,永远不会满足,永远不会停止渴求。这一切都非常令人沮丧。
其实叔本华的哲学理念并没有听上去那么灰暗。他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现实的真实本质,行为就会非常不同,并可能避免一些令人悲观的人类行为特征。他所表达的思想与佛陀的思想非常接近。佛陀教导说,所有的生命都包含着苦难,但是在深层次上看,并没有所谓的“自我”,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便能够参透、觉悟。这种相似性并非巧合,跟大多数西方哲学家不同,叔本华广泛阅读了东方哲学著作。他的办公桌上甚至还有一尊佛像,旁边一尊是另一位对他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康德。
与佛陀和康德不同,叔本华是一个阴郁、难相处、虚荣的人。他应聘到柏林一所大学任教,因为对自己的才华深信不疑,所以坚持要求把自己和黑格尔的课安排在同一时间。结果弄巧成拙,黑格尔的课堂座无虚席,叔本华的课堂却空空如也。叔本华后来离开大学,靠继承来的遗产度过余生。

叔本华:人生如钟摆,始终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荡


他最重要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于1818年首次出版,但他接着又花了多年时间修改,在1844年出版了一个更长的版本。其核心思想相当简单:现实有两个层面,意志和表象。意志是一种盲目的驱动力,存在于所有事物之中。正是这种驱动力使动植物生长,使磁针指向北方,使晶体在化合物中生成,它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在另一个层面,作为表象的世界就是我们所感知的世界。
作为表象的世界是我们在头脑中对现实的建构,这就是康德所说的现象世界。看看你的周围,也许可以透过窗户看到树木、人或汽车,或者看到面前的这本书;也许你可以听到鸟鸣、车流声或者其他房间的噪音。通过感官所感知到的就是作为表象的世界,这是我们理解发生在周围世界中所有事物的方式,需要意识来建构,通过大脑将感知到的东西组合起来,构成一个符合逻辑的世界,这个作为表象的世界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但是跟康德一样,叔本华也认为在感知之外,也就是在作为表象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更深层次的现实。康德称之为本体世界,我们无法直接进入。叔本华所说的“作为意志的世界”有点像康德的本体世界,但是有重要的区别。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