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两次世界大战?一战的偶然性大于必然性、二战正好相反(4)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四是敏感地区的历史积怨。
这个敏感地区,就是巴尔干。巴尔干是一战的火药桶,也是一战的导火索。诸方矛盾全都汇集到于此。
首先是俄国,一门心思要打通黑海和地中海。为了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俄国跟奥斯曼帝国打了十次战争。俄国人的这股劲儿,比诸葛亮北伐还要坚韧,攒点儿钱就出去打一杖,打完了再攒钱,攒够了再出去打一仗。
其次是英国,英国死活不同意俄国染指地中海。在英国看来,地中海就是自家内海。其他欧洲国家就在地中海边上儿,这个可以忍,而且自家海军也能镇得住。但是,俄国不行。所以,英国直接把军舰开到地中海,用舰炮跟俄国对话:你敢过来、我就开炮。
第三是奥匈帝国,不仅跟俄国矛盾重重,而且也惦记着地中海。曾经的神圣罗马帝国,却连个出海口都没有。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在第十次俄奥战争以后,通过德国的调停,奥匈获得了地中海的出海口。

如何看待两次世界大战?一战的偶然性大于必然性、二战正好相反


第四肯定是德国了。德国调停了一个柏林协议,把塞浦路斯给了英国、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给了奥匈,却唯独没让俄国拿到好处。俄国打了半天,人没少死、钱没少花,而被德国一搅和,竟啥好处也没有。所以,俄国既恨奥匈,又恨德国。
当然,还有一直欺负的奥斯曼帝国。但这家伙在当时只能任人宰割。不满意,但没本钱;想反抗,却没力量。然而,奥斯曼也是怒火满满。所以,德国一勾搭,哈里发就发出圣战指示,号召全体穆斯林跟英法死磕到底。但问题是民族主义才是主旋律,哈里发的指示不管用。
这种历史积怨在一战以前一直在积累。所以,巴尔干地区成了名副其实的火药桶。而随着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也就不得不开了。
折腾了四年多,欧洲列强们也没分出个谁胜谁负。最先扛不住的,肯定是参战的帝国们。因为帝国的动员能力太差,拒绝民族主义就等同冷兵器时代拒绝了骑兵、热兵器时代拒绝了枪炮。
于是,俄国扛不住了,爆发了十月革命,沙俄从此成为历史。奥斯曼也扛不住了,阿拉伯地区爆发了大起义。奥匈实际上也扛不住了。但是,盟友够硬,德国一直给它输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