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晚年写下一首诗,诗人一反悲秋的腔调,读来让人肃然起敬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刘禹锡晚年写下一首诗,诗人一反悲秋的腔调,读来让人肃然起敬


宋玉在《九辩》中,把秋季草木零落、景象萧瑟的自然现象,与诗人失意漫游、心绪不宁的悲怆开创性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情深意长的以悲秋为主题的作品。
在《九辩》中,宋玉将人的感情投放到自然界,外契于草木摇落的悲秋之气,使得作品凝结着一股排遣不去、缠绵低回的悲伤气息,勾起人们对自然变化、人事浮沉的感喟,从而把悲秋题旨发挥得淋漓尽致。
自宋玉首创对秋天草木凋落的悲秋慨叹以来,中国古代文人们便开启了悲秋的传统,也成为后代人们学习的典范。可以说,宋玉首创的悲秋腔调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抒情风范,奠定了一种抒情的基调。

刘禹锡晚年写下一首诗,诗人一反悲秋的腔调,读来让人肃然起敬


正因为如此,唐代大诗人杜甫才会有“摇落深知宋玉悲”的感同身受。历代诗人之所以自觉地认同诗歌史上悲秋的首创之作,是因为忧患意识与摇落之悲不仅是作为创作范例而具有参考价值,而且是作为抒情主体的人格理想的显现而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草木凋零,山川萧瑟,使人在秋天比任何时候都更能感受到季节的更替是如何迅速、无声地带走有限的时光、有限的生命。人类的生命意识于是在秋天更容易投射到山川草木等外物上,又在万物衰变的景象中反射回人心,草木之飘零让人倏然意识到自己生命之光的流逝。

刘禹锡晚年写下一首诗,诗人一反悲秋的腔调,读来让人肃然起敬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