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科动物几乎都是夜行者,黑色更适合伪装,为何黑化个体却极少?(11)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狮子的尾巴
什么影响了黑化个体的数量?
什么能影响野生动物的发展,相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环境一定是最大的因素,受环境和猎物的影响,美洲的细腰猫主营白昼生活,能见度很大,黑色个体与亮色个体在信息传递交流这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黑色却能够使得它们在夜间或者密林中占有更大的优势,所以世界上大约80%左右的细腰猫都是黑色的,这种比率在猫科动物中是最高的。
环境影响动物的发展,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知识,就拿大象来说,生活在亚洲的森林象,其皮肤褶皱就比非洲草原象少,原因是草原比较热,大象需要更多的褶皱来保持体内温度不会过高。

猫科动物几乎都是夜行者,黑色更适合伪装,为何黑化个体却极少?


黑色的细腰猫
可能有人不解,按理说显性基因比隐性基因更容易得到表达,老虎控制白化这一特性的是隐性基因,所以其后代白化个体较少,我们能理解,为何美洲豹控制黑化特性的基因是显性基因,而其后代是黑豹的个体却依旧占少数呢?
这恰恰是环境的选择,无论是生活在哪个区域的美洲豹,都是主营夜间生活的,而且它们的捕猎技能很高超,黑色毛发并不能为它们生存带来太大的优势,相反却能阻碍交流。

猫科动物几乎都是夜行者,黑色更适合伪装,为何黑化个体却极少?


普通豹与黑豹的分布图
另外我们观察非洲豹与生活在马来半岛一带的花豹时,会发现黑化的个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黑花豹在非洲十分罕见,这是为何呢?原来非洲豹不分昼夜地捕食,黑色毛发并不能给它带来多少好处,而生活在东南亚的豹子,主要在白天活动,情况与细腰猫类似,所以其黑化的概率很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