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科动物几乎都是夜行者,黑色更适合伪装,为何黑化个体却极少?(9)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根据白俄罗斯科学研究院在纳利波基森林和帕阿泽尔森林的研究数据显示,猞猁是灰狼幼崽的天敌,同时它也能捕杀成年独灰狼,但猞猁从来不会去招惹良群,也未见有成年猞猁被狼杀死过。
另外,在同一生境中,欧亚猞猁幼崽的死亡率比灰狼低2-3倍,甚至是5倍,可见在面对比自己体型大的狼时,猞猁种群发展并没有受到抑制反而能够抑制狼。
欧亚猞猁与狼对峙
同样的,无论是黑足猫还是虎猫等其他小型的猫科动物,由于在其栖息地中并没有多少直接专门捕杀它们的猛兽,它们也能够利用森林、草丛等躲避猛禽的捕食,所以猫科动物也不太需要黑色的体色来躲避天敌。
退一万步讲,虽然成年个体不易受到其他猛兽的捕杀,那么幼崽所承担的风险总要大一些吧?事实上大自然早有安排,大多数动物的幼崽颜色都比成熟个体深,比如猎豹、花豹就是,即便是大草原上最强的食肉动物狮子,其幼崽也长有豹子一样的斑点,适合伪装,只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淡化了。
虽说黑色的毛发带来的好处不如想象般大,但苍蝇腿也是肉,既然有好处,那么为什么猫科动物乃至大多数捕食者都很少见纯黑色的个体呢?主要是因为获得这一特征的代价比较高,简单来说就是对比之下不划算。
狮子幼崽身上明显可见斑点
本月18号生物学杂志《PLOS ONE》上一篇报道为我们揭开了猫科动物黑化个体的缺点,那就是有碍于交流。UFSC的生态专家们模拟了猫科动物之间的关联与交流,发现黑色在夜晚的确是不错的伪装,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缺少白色斑纹,阻碍了个体之间的交流。大多数的猫科动物耳后、尾尖都有白色的毛发,这些特征对其日常生活和种群发展相当重要,起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