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福能再长久一点点,就不仅仅是口腹之欲了(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如果我们将《雅舍谈吃》读过一遍两遍,会发现其中所谈及的绝大部分食物,今天的读者不仅吃过,有的甚至已经是我们日常餐桌上的常客。
也因此,无论是《雅舍谈吃》,还是梁实秋的谈吃,之所以令人流连不已,并非仅仅是其所吃、所谈、所写之对象,而是他写这些食物的方式,也就是那些文字语言,成为我们今天的读者,与他所写的那些食物之间,一道光闪闪的桥梁。有时候在品尝过了他所谈、所写的那些食物之后,依然会对那些文字语言留恋不已,也就是说,在食物与写食物之间,也许更让读者们留恋的,不一定是食物本身,而是吃食物、谈食物以及写食物之时的那种经验状态、情感状态、审美状态以及人生状态。
譬如《核桃酪》一篇。这篇文章所记,表面上看是核桃酪这道甜汤,但实际上是写日常生活中的家庭亲情:
有一年,先君带我们一家人到玉华台午饭。满满的一桌,祖孙三代。所有的拿手菜都吃过了,最后是一大钵核桃酪,色香味俱佳,大家叫绝。先慈说:“好是好,但是一天要卖出多少钵,需大量生产,所以只能做到这个样子。改天我在家里试用小锅制作,给你们尝尝。”我们听了大为雀跃,回到家里就天天昵着她做。
其实,这里的核桃酪,不过成为了写作者与父母亲、与家人亲情及早年生活记忆之间的一道“中介”而已。
《雅舍谈吃》中不少文章,并没有详细地描写这些食物的制作细节,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它们的一些特点,因此它并不是一部食谱。而且这些特点更多的也并非食物的纯物理状态,而是与写作者的经验记忆相关。倘若有读者想循着《雅舍谈吃》中所写的那些文字,来追溯制作其中所写的每一道食物,即便是能够复原制作每一道食物,吃过之后也未必能复原《雅舍谈吃》文字中的那些感觉。因为那些感觉,甚至那些文字,都是无法复制的。
不妨来引述梁实秋在《媛姗食谱》“序”中的一段文字,来看看直到晚年,梁实秋对于人与食物之关系的体验认识:
这些谈吃的文字,……随便谈谈,既无章法,亦无次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我不是烹调专家,我只是“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游徙不广,所知有限,所以文字内容自觉十分寒伧。大概天下嘴馋的人不少,文字刊布,随时有人赐教,有一位先生问我:“您为什么对于饮食特有研究?”这一问问得我好生惶恐。我几曾有过研究?我据实回答说:“只因我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
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所以孟子说:“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专恣口腹之欲,因小而失大,所以被人轻视。但是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这个“小”不是绝对不可以谈的。只是不要仅仅成为“饮食之人”就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