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之都”的蜕变与新生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山下湖镇原来近8000亩的珍珠塘,目前仅保留4000亩。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坤晟、特约撰稿吕岚│浙江诸暨报道
工人在浙江诸暨某珍珠加工车间加工珍珠
“世界珍珠看中国,中国珍珠看山下湖。”
自上世纪60年代末浙江诸暨山下湖镇播种珠蚌收获第一桶金开始,50年来,珍珠产业从无到有、从农到商、从传统经营到数字化融合发展,这个面积只有40多平方公里的江南小镇,如今淡水珍珠产量已占全球的73%、全国的80%以上。
近年来,山下湖镇正在努力打造珍珠特色小镇。镇党委书记钟亦飞说,“要把山下湖打造成全域秀美、具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特色小镇,把珍珠产业做成千亿元级珠宝产业。”
立足山下湖,走向全中国
1972年,诸暨农民何木根问来养蚌育珠的技术后,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屋后的池塘养下了一批河蚌,没想到,山下湖镇的珍珠产业之路就此开启。
当年年底,在浙江省医药公司杭州门市部,何木根的一斤四两珍珠,卖了497元钱,相当于卖了10头猪。在村里,“何木根养珍珠发了财”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
1983年后,山下湖镇开始“全民养蚌育珠”,农户挖田开塘成热潮,长乐、广山等大队除五保户、单身汉外,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水面。1986年,珍珠养殖业形成了第一个高峰,西江、泌湖两乡80%以上的农户都开始养殖珍珠,珍珠年产量达到20余吨。
不少村子通过珍珠养殖成了全县的富裕村,其中长乐村全村340户的养殖面积达500余亩,年产珍珠1500公斤以上,年产值250多万元。
后来的岁月里,山下湖的珍珠养殖业不断取得进步。比如在养殖品种上,过去由鸡冠蚌一统天下的局面被三角帆蚌所取代,还逐渐出现了采用外套膜边缘撕膜制片方法养殖的无核珍珠,采用“活蚌采珠”方法养殖的有核珍珠、特种珠、异形珠等多个类型,在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由低档珍珠向高档珍珠的转变。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