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之都”的蜕变与新生(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经历了零散养殖、大户养殖、规模养殖后,上世纪80年代末,山下湖镇党委、政府适时提出了“立足山下湖,走向全中国”的产业扩张思路,鼓励农户大胆出市跨省承包租赁外地水面。至此,山下湖的珍珠养殖业全面辐射到省外。
通过三代养珠人的努力,今天的山下湖有工商注册珍珠企业、个体户及大小作坊2108家,珍珠年产量占全国80%、全球73%,赢得了“中国珍珠之都”的美誉。
要珠光宝气,也要碧水清波
晶莹圆润的珍珠背后,是鸡鸭粪便的恶臭。
63岁的新桔城村人黄鹏飞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养殖珍珠,他告诉记者,为了提高珍珠产量,缩短养殖周期,养殖户们会向塘里倾倒鸡粪鸭粪。
“一推开窗,就会飘来鸡鸭粪便的臭味。”多年来,这是水塘河蚌养殖带给山下湖人最深的感受。不仅如此,道路两旁废弃的蚌肉、蚌壳也堆成了山,苍蝇蚊子满天飞。
既要珠光宝气,更要碧水清波。2017年2月,诸暨出台“禁养令”,通过对水质不达标的养殖户禁养关停,山下湖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立志改变牺牲环境换发展的老路,全力破解这个美丽产业背后的污染之痛。
“禁养令”要求,面积超过100亩的养殖大户,按照5%的面积比例配备尾水处理池,尾水池内通过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生物净化试剂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出水口水质不达标的养殖户将被强行关停。
一场珍珠养殖污染大整治自此掀起,取缔一批、改造一批、示范一批,推动珍珠养殖产业转型。山下湖镇原来近8000亩的珍珠塘,目前仅保留4000亩。
新桔城村资深珍珠养殖户詹相苗退养1000多亩珍珠塘后,开始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改造形成了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等生态区,还种上了净化水质的水草。
各种新型珍珠养殖技术也在形成。2016年,在外创业的郭伟锋回到家乡,带回了颠覆传统淡水珍珠养殖模式的“黑科技”。
走进清湖农业科技公司的智能控制室,“嘀嗒”一声,其中一个喂养区的4000只珍珠蚌吃到了定制营养餐,郭伟锋把这套自动化管网系统形象地称为“奶娘系统”。
他介绍,水里铺设了主水管道,蚌悬浮挂养在水管之下,在蚌壳上钻孔,把食物、藻类通过输送管道精准投喂到每个河蚌体内,珍珠蚌像用奶瓶一样直接吸收营养物质,从根源上有效避免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传统养殖方法每亩能养800~1000只珍珠,我们的系统每亩能达到3000~4000只。”清湖农业办公室主任郑祥云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