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曝光被顶替上大学,在古代冒名顶替怎么处理?结果大快人心(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古代科举制度下,是否存在舞弊现象呢?答案是肯定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显然科举舞弊,冒名顶替,偷走的是别人的人生,带来的利润不可估量,又何止300%?
在隋唐以前,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很难有机会进入仕途。但到了隋唐,科举制度给了寒门和士族公平较量的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随着朝代的更替,科举制度也开始逐渐完善,形式上也越来越僵化,明清时期的“八股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考生的才能发挥。
但对于士族和寒门来说,科举带来的诱惑力都是非常大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们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于是在清朝时期,出现了许多科举舞弊案,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三起,分别是:《辛卯科场案》、《俞宏图舞弊案》和《戊午科场案》。
但作弊者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沉重的:
《辛卯科场案》是发生在康熙年间的一场乡试,是科举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舞弊案,涉案地点在江南。在这次乡试中,13人被录取,其中5人是花钱买的,主副考官受贿。经过一年多的审理,最后主考官被革职,副考官被斩立决,涉案考生被判绞立决。
《戊午科场案》发生在咸丰年间,这一次更狠,主考官柏和舞弊者一起被处极刑,斩于菜市口,柏葰作为一品官因考试被处斩,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严刑峻法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戊午科场案》后,一直到科举制度废除,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舞弊事件。
古代的冒名顶替现象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