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贵州省文学奖获奖作品|肖勤:迎香记(8)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邓迎香是前者,她用她掌心厚厚的干茧,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传奇。
2014年,邓迎香以她“当代女愚公”的壮举,成为贵州第一个得到“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的女性。同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邓迎香“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一时间,邓迎香的身影和名字不断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上。2016年,邓迎香获得中共中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表彰,2017年,已当选为贵州省妇联兼职副主席的邓迎香光荣当选为十九大代表。
因为邓迎香,“罗甸”,一个曾经倍受全国新闻媒体关注的县名,再一次密集地见诸于屏幕和报端。
“曾经”备受关注,是指罗甸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轰动全国的两桩事情。
5、
四面环山的罗甸属于贵州省石漠化最严重、贫困程度极高的地区之一。
诗歌里常写,世间最富饶的是土地。而在罗甸,土地是最稀缺的资源,罗甸人均耕地仅有0.89亩。
地太少,少得养不活一方人。
为了拔穷根,罗甸干了两桩事。
一个是在现有的土地上增收成。1979年,罗甸请来了省农科院的专家李桂莲,在县城红水河河谷地带的低海拔地区探索种植错季蔬菜的新路子,实现一年两季。李桂莲到了罗甸,从两分试验地做起,一直做到1984年,变成了一万亩地,帮助罗甸6000多户农民成功脱贫,罗甸也一跃而成为全国南亚热带区域第一个露天冬春反季节果菜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定点蔬菜批发市场,李桂莲成为全国闻名的“红水河畔著名的女财神”。
还有一桩事就是在没有地的地方“变”出地。由此,罗甸出了个全国著名的“造田英雄”——全国劳模何元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土地包干到户,但在罗甸大关村,地少得根本养活不人,全村260多户人家、1000多口人,七零八落、见缝插针地生活在百来条山弯弯里,整个大关,穷得苞谷饭都吃不起。1984年到1997年间,何元亮带着大关人劈石造田,历经13年,在乱石嶙峋的石旮旯里造田一千多亩。
何元亮带领村民们创造了一个在喀斯特极度贫困地区绝地逢生的奇迹,更是创造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在贵州极贫的“两山”地区(麻山、瑶山)率先摆脱了贫困。1997年2月16日,《人民日报》发稿评论大关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战争年代需要,和平时期同样需要;不仅贫困地区需要,富裕地区同样需要;不仅农村需要,城市各行各业同样需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