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文学记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9)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这一年,还有两件事情广受注意。一是北京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教授头衔,严家炎在仪式上致辞说,金庸是以精英文化改造通俗文化的“全能冠军”,“如果说‘五四’文学革命使小说由受人轻视的‘闲书’而登上文学的神圣殿堂,那么,金庸的艺术实践又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文学的宫殿。这是另一场文学革命,是一场静悄悄地进行着的革命。”二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将金庸排在第4位,并选录《射雕英雄传》,舆论哗然,称此举“颠覆教科书,石惊文坛”。
几件事情叠加,经媒体放大乃至变形,引来激烈争议。此后几年,关于对金庸作品评价的争议不时见诸媒体,王朔、王彬彬、何满子、袁良骏、李国文等都表达了对金庸作品不同程度的否定态度,持论大多是:武侠小说是陈腐、落后的文艺形式,不宜过度解读。而严家炎、陈平原、徐岱、宋伟杰等,则从文化生态平衡和武侠小说命运、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文学的雅俗对峙与金庸的历史地位等角度,在百年文学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金庸小说乃至武侠小说的价值。
在围绕金庸小说展开的雅俗之辨、经典建构等争鸣与探讨中,金庸小说在文学史中的价值日益被重视。1995年出版的冰心、董乃斌、钱理群主编的《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将金庸小说作为“现代通俗小说”成熟的标志第一次写入文学史;1999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设专门章节介绍金庸。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外读本选取了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有关章节。
在民间,普通读者则构成了阐释金庸作品的另一大主力。从最初的BBS到早期新浪网上的“金庸客栈”论坛直至今天跟金庸有关的贴吧乃至微信公号,互联网的兴起为他们提供了言说平台,甚至有“网络金学研究”之说。吊诡的是,面对着伴网络小说兴起的更新奇的小说类型时,许多网友怀念“抱持中华文化传统”的金庸,对于新一代读者来说,雅俗之辨又有了新的参照。
进入新世纪,广州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金庸新修订的《金庸作品集》,其中对部分人物关系的重写,引起激烈争议。《射雕英雄传》又多次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每次也会引起关注与论争。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正说明金庸作品中人物形象已深入人心,改之不易。
2018年10月30日,94岁的金庸在香港辞世,消息传来,社交媒体上开始了一场盛大的追悼。人们回忆金庸与自己的阅读史、成长史的交集,重温金庸作品,也重新检视自己的生活,《射雕英雄传》仍是人们绕不过的回忆之源。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