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形胜西津桥,今天和昨天(8)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看到凤东连连摇头,儒璋拉住他的手,诚恳地说:“叔啊,你是知道的,当年我上山砍柴、赶集卖粮,在华溪沿起早贪黑开小店,那样的苦日子都熬过来了。如今就算我卖光田产,还有几间店铺,可以接着做生意,阿叔不必担心!”凤东拍掌喊出:“达齐,你有此等决心志气,何愁大事不成?”儒璋便让独子逢春拿出纸墨,准备立文书为证。凤东豪气十足地说:“你言出如金,我说一不二,何必多此一举!做好事讲的是天地良心,抬头三尺有神明!”
第二天,儒璋、凤东请来四人,一谈之下都欣然认捐,马上成立修桥董事会,推举儒璋负责修桥事务。于是择日告示,聘请良工,采购木石。五人分头到城乡各地募捐,说明修桥诚意。四方民众人人感动,踊跃捐钱捐物,慷慨乐助,不多久就筹得白银万余两。嘉庆11年仲冬,西津桥动工,儒璋、凤东指挥筹措,昼夜操劳;工匠民伕齐心合力不辞辛苦;桥董乡民共同努力,于嘉庆12年10月竣工告成,择吉开光。那天永康城锣鼓喧天,鞭炮震地,欢声盈耳,比过年闹元宵还热闹呢!工程完成后一结算,还余下白银2000多两,先后用于修造城西东岳宫、城中文昌阁及许多破败祠宇。而此后西津桥的修缮重任一直都由儒璋担负。道光21年(1841),九十高龄的他还拄着拐杖,亲自监督桥屋的翻瓦换椽呢。
重建后的西津桥是一座坚固宏伟的石桥墩木结构的重檐廊桥。据道光《永康县志》载:“长70丈(约203.5米),宽一丈五尺(4.5米),覆屋65间。”有石桥18墩16孔。桥身涂红漆绿,金碧辉煌,横亘于蓝天白云之下、柳浪清波之中,与下游龙虎、凤凰双塔隔江遥望,南苑原野、北郭青山联袂,成了永城最引人瞩目的胜景。康熙间贡生训导、晚年参修《金华府志》、校勘《永康县志艺文卷》的徐友范曾作《古丽八景》诗,冠名为“桃溪锦浪”、“云峰晴翠”、“松石化云”、“石城罗碧”、“西津秋月”、“南浦春烟”、“霞山锦树”、“仙坛灵石”,招来文人墨客、争相吟咏。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先驱,曾任浙江省督军兼省长的乡贤吕公望(戴之)倡首重建华溪诗社,参加者为永康文化名士王亮熙、应均、程士毅、卢士希、蔡国章、陈小艇、释素园、周振玉、胡步青等。
吕公望作《永城八景》诗,分别为“东郭望春”、“西津晚渡”、“万案疏钟”、“双溪流月”、“松石招云”、“古塔斜阳”、“白云晴雪”、“桃洞浮花”。《西津晚渡》一诗是这样写的:“西津野渡倚长桥,晚市人回隔水遥。两岸苍烟迷去客,一肩寒日引归樵。桨穿暮霭迎桃叶,帆卷斜阳指柳条。东望石城明月上,渔歌何处隐闻樵。”诗社诸友唱和的,据我们所知便有胡耜耘、卢士希、应均、守拙和尚等人。民国时人徐向廉在《记忆中的华溪八景》中提到:“‘西津晚渡’在县城西南方,南北双溪合流下游。当夕阳西下,点点归鸦,与农牧同渡溪流,远景归帆,共叙田园,此情此景,确可入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