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想象,是一场个体经验的冒险(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简略地说,“认知 记忆”就等同于想象。在生活中,我做梦时常常有把电视剧的情节与现实人物融合在一起的经历;在日常的阅读中,也许很多人也有这样的感觉,通过一个句子很容易地就唤醒你过去的记忆,引发你的联想,这些,都是认知与记忆重逢的最终结果。想象构成的形态、模样,往往背后也暗示着、象征着你的生活态度、情感指向、人生价值理念等等。而单就个体经验的差异而言,想象的效果也就因人而异了。因此,想象,就是一种个体经验上的独特体认。
同为20世纪90年代的新生代作家,朱文说:“每个人都分裂,我肯定也是分裂的人,我很少看到一个精神世界可以圆满没有分裂的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完美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残缺,那么圆满在某种角度上也意味着分裂。想象的圆满,也必然透露着碎裂。当想象达到一种圆熟的境地,那一定是以什么事物的碎裂作为代价的。
譬如,林染在《私人生活》里:关于自我的分裂。

《私人生活》:想象,是一场个体经验的冒险


“我”将胳臂称为“不小姐”、腿叫做“是小姐”,把身体看作分裂开的许多部分;在“回敬”T老师曾对我“私部”的“指认”的事情上,想象与内心的统一、想象与现实的冲突,形成了自我意识的分裂;“有时候,我觉得我一个人是很多人,这样很热闹。我们不停地交流思想,诉说着随时随刻遇到的问题,我总是有很多问题。”——“我”是被分裂成的“很多个人”。
另外,是作者在《私人生活》里:关于性别的分裂。“我”“一个尚未长大成人的缺乏理性的女孩儿,对一切禁忌事物的天然的向往之情”,有很多关于“性”的想象。与禾寡妇、T老师、尹楠的三种人,两种性别的再造想象,以至于“我”将自己的性别取向混淆,禾也许是我,我也许是尹楠,男与女,主导与引导,在位置上已经分裂混合,不言一体。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真正的完美总隐藏着最残忍的裂痕。对主体意识判断的自信,恰恰说明主体本身与客体的冲突与分裂。想象一旦达到完美的境地,必定是与现实相去甚远的。理想的想象的残酷之处正在于,它总是与最真实的现况遥遥对望的。然而值得充分肯定的是,“分裂”是为了再造想象时的“圆满”,打碎后的重新塑造,更富有玩味与欣赏的余地。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