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民心相通的传播机理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率先取得成果的地方,都是民心相通基础好、政治互信水平高的地区。这也表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要想走得好、走得远,就需要民心相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民意基础。正因如此,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传播机理究竟为何,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厘清的重要理论命题。
情感在社会结构中具有重要功能
民心相通之所以能够成为疏通化解丝路沿线各国间“壅塞阻隔”的先导之器,原因正在于关键机理——共情传播。民心相通是“五通”合作机制中唯一直接指向人际关系的顶层设计,也是中国贡献给国际社会的一种充满在地智慧的传播与交往范式。在日常生活的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乃是人们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自发的、潜在的、不系统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人们对社会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通过“心”来认知和把握外在世界,是中国人参与和融入世界交往的特别方式。其中,交往主体情感的互相体认与感通,亦即“共情”,是达至彼此“心通”的枢纽。
所谓“共情”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也译为“同理心”或“移情性理解”,指的是个体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在特定情境下做出准确情感反应的一种能力。研究表明,共情是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一种重要沟通机制,对于双方的成功交流发挥着关键作用。共情也有助于个体产生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同时有助于减少群际冲突,改善群际关系。
从心理学来看,从“人心到人心”的民心相通正是一个以“共情”为机理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个体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持续经过,该过程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认知过程是指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是为“知”;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需要满足与否为中介,是为“情”;意志过程是人有意识地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是为“意”。“知”“情”“意”分别从三个不同层次构成了民心相通的完整心理过程。在三个心理过程阶段,“情”对于民心相通至关重要,是传播主体从认知到意向再到最终行动的中枢要素。
社会学家特纳(Jonathan H. Turner)突出强调了情感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功能:“情感具有能量。这些能量将加入到社会的基本运作中,维持群体的联结和社会的结构。”社会心理学先驱、策动心理学创始人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l)也从心理动因角度指出了情感对于个体行为的社会意义,“感情是心理结构中的一种成熟表现”,“感情的成熟对个体和社会的个性和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的价值和是非判断都根源于感情;我们的道德准则也同样根源于此”。这些论述都表明,在民心相通三个层次的心理过程中,情感具有决定后续意志行为的关键作用。这一机理为民心相通的共情传播提供了心理学基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