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世遗|兴建安平桥的“六功臣”(3)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祖派和黄护的过早去世,使得安平桥建设工程注定要成为一场“接力赛”。该桥在建造了近14年后,仍未落成。不过这一状况在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是年,赵宋宗子赵令衿出任泉州知州,他应士民之请,与新兴化县令黄逸(黄护之子)、僧人惠胜再度筹集资金,续建安平桥。
桥上中亭前立有石雕武士像,披盔戴甲,手执长剑,形态威武。
据文献记载,赵令衿一向是位敢说敢做、不怕事之人。靖康初(1126年)他在任军器少监时,就曾因直陈见解而触怒皇帝被革职;复官后,在坚持抗金主张的张浚被罢官时,他又挺身而出“硬刚”朝廷,疏求挽留张浚,再遭罢官;第二次复官后,赵令衿先至德安府当通判,而后才到泉州出任知州。有这么一位敢担当的“血性”官员主政泉州并续建安平桥,可以说是泉州人的福气,也是安平桥的运气。
黄逸,字德后,是黄护之子。他在南宋绍兴年间为兴化知县,为政“根于至诚,尤崇尚学校,建议道堂”,是位“有贤名”的好官。安平桥建造未半,祖派与黄护便相继离世,这对建桥民众的士气打击颇大。所幸经郡守赵令衿援促,黄逸秉承父志,再度倡修安平桥,为安平桥的完工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了赵令衿的主持、黄逸的倡建及董事,尚需一位“高级工程师”来负责安平桥的具体设计与建造,这项任务就落到了僧人惠胜的肩上。历史文献对于僧人惠胜的记载稀少,但此人在绍兴六年(1136年)就已崭露头角了。那一年,时任泉州知州的刘子羽策划重修州学。众所周知,古时州学乃州郡官办教育的主体,修建州学非同小可。刘子羽不敢大意,故“命浮屠惠胜等掌之”(《泉州重建州学记》),即令僧人惠胜等负责重修具体事宜。这次州学重修按左学右庙建制,增高旧基二尺余,在今址建成大成殿,殿前置东西两庑,殿东建明伦堂,殿后为议道堂。明伦堂前为东西十二斋,“御书有阁,祭器有库,祠房燕亭宾次庖廪之属,一新轮奂”。同时疏浚由东南方流经学宫的南溪支流,“濬青草池,内潮汐于桥之下”,使学宫见山傍水,“江山增丽,亘古无前”。能把州学重修至“亘古无前”的地步,足见惠胜对于承建工程得心应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