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的中国工厂(2)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2018年,波比和中国妻子在浙江义乌附近开办了一家外销西非的化妆品工厂,张勇意识到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在张勇看来,“波比能够代表直接和中国普通老百姓打交道、同甘共苦的非洲人。”
在纪录片中,面对工人的矛盾,波比劝导着“我们都是朋友,我们不是敌人”,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波比在鼓劲儿打气,“我觉得我们能挺过去的”。
经营工厂的波比,要面对中国工厂经营者所面临的许多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他的非洲人身份而改变,比如如何管理工人化解矛盾,如何应对上下游的供应链,如何面对疫情,而这,也引发了观看者的共鸣。
在张勇看来,过去也有一些关于非洲人在华工作和生活的纪录片,但聚焦点多在于双方的不同点,存在刻板印象,而现实远远更为丰富多元。张勇希望通过波比的故事打破这一误区,“波比本身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张勇希望透过这间义乌工厂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反映出中非民间交流的多重面向。
最真实的样貌
《波比的工厂》从2018年开始拍摄,跟拍两年后,新冠疫情暴发,一些行业的供应链受到影响,外贸业面临困难,而这也使影片的主题发生了转变。在《波比的工厂》中,非洲老板、中国员工,不同肤色的人在一起品尝着时代巨变带来的阵痛。“透过这个中非跨国工厂的故事,我希望能让观众看到中国普通人和在华非洲人在这场时代变革中所经历的,并由此折射中非人民在深层次交往中最真实的样貌。”张勇说,他希望自己的纪录片,能够改变一些人对非洲人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张勇发现,近年来,不少短视频平台上活跃着非洲人的身影,“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人专门找非洲小孩录制祝福语喊口号,然后卖给国内的受众,支付当地人的价格很低,来换取一两百元的收入,我觉得这样不好。”张勇说。
张勇还对一个画面印象深刻。在工厂工人离职后,波比夫妻在管理工厂上有一些分歧,妻子认为波比毕竟是一个外国人,有些东西他理解不到。
“那一刻拍摄时我沉默了,波比在中国十几年了,没有他听不懂的中文,但是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张勇说。
目前,张勇还有两部作品正在制作,一部为《我到非洲去》,另外一部为《90后的中非情缘》。前者的视角与《波比的工厂》《我从非洲来》正相反,是讲述中国人在非洲的故事。后者讲述的是中国青年与非洲青年彼此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成就,张勇希望以青年人的视角折射中非合作的未来之光。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