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之王”人参的中国往事是谁将它从普通药材营销为灵丹妙药(5)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当时一位医生徐灵胎还专门写过一篇《人参论》,说:“夫医者之所以遇疾即用,而病家服之死而无悔者,何也?盖愚人之心,皆以价贵为良药,价贱为劣药。”便是感慨当时百姓愚昧,把人参当作是最好的药,因为人参最贵,而吃了人参没有用,也不会后悔和埋怨,因为在他们心里,人参救不了的,世间便没有什么可以治好了。
不仅仅是百姓,普通官吏对于人参也是求之不得。清朝礼亲王后代昭梿的《啸亭续录》中描述了一位朝臣受到皇室赏赐人参的情形,“得上(皇帝)赐人参票,喜极过望,感激涕零”,不等皇帝回宫,在天桥路边,他就激动地趴在地上“泥首称谢”。因为得到了皇帝赐予的人参票——以人参票去内务府按票提取人参,官员感动得失态,这表明当时满清皇室赐予大臣人参属于浩荡皇恩,不是一般大臣所能享受的待遇。
不得不说,清朝皇室的垄断和炒作简直做得完美,而人参也就此成为人民心中可以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乾隆以后,人参的价格没有得到维持,嘉庆十五年,人参价格到达240两,降价了?这是不可能的。清朝皇室亲历亲为地代言和经营,如此宝贝的价格肯定只会涨,哪里能跌,此时的240两白银的计量单位不再是斤,而是两,没错,就是十分之一斤。
4 民间人参种植
虽说清政府一直竭力维持官方经营人参,只是天价人参实在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消费得起的,毕竟很多人家砸锅卖铁、咬断牙齿也凑不出1000两白银。而人参又是民间心中的灵丹妙药,需求和供需不平衡,结果肯定是有人会打破,因为这是白花花的银子,而当时民间的人参种植和盗挖其实一直在深山之中偷偷摸摸地进行着。
清朝中期后,深山之中的窄小空间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民间对于人参的大量需求,“人参营”应运而生,所谓“人参营”就是一群有组织有规模的人在上山之前建立的营地,这些人的领头人被称作“参把”,而这营地便是“人参营”的雏形。后面外面跑到东北大荒里面的人越来越多,“人参营”的规模越来越大,园参的产量也是节节攀高。
虽说民间园参种植和挖掘肆意扩张,其实一直都没有得到清政府的认可,直到光绪七年(1881年),清政府财政十分困难,已无力官办参业,在野生人参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吉林长白山地区的人参栽培业才得以“开禁”。
当时国内的人参来源除了园参和官参以及朝鲜进贡外,还会从国外进口人参,江浙一带比较流行日本的“东洋参”,当地不少富商不喜高丽参,却十分钟爱东洋参,只是因为日本的人参比高丽人参更肥大。至于为什么东洋参要比高丽参肥大,其实不是东洋参药效好,实际上,根据日本学者的考证,东洋参就是高丽参,只是移栽日本后被改良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