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僧侣法服是两千多年的混合体(3)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再说“赐黄”。这是元朝时候的事。它导致后来法服以黄色为尊。实际上,这也是与佛说律典不合的事。不过,黄色是一种亮丽的颜色,如果法服整洁干净,的确能显示僧侣的威仪。为了光大佛门,想我佛亦当默许。

如今中国僧侣法服是两千多年的混合体


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单披三衣是不足以御寒的,所以,援据佛制许蓄百一物以至长物的清规戒律,于三衣之外再加别的衣服,就是很正常的了。大约从佛教传入中国不久,僧服就发展为法服和常服两个系统。法服基本上按南亚次大陆佛法成规,三衣和五衣都照猫画虎。早期的僧人拜佛作法事时还是偏袒的,后来大约一因天气冷,二因老光膀子不合国情,尼僧惹人围观,自不必说;比丘露一肘,后魏时,宫人见了认为不雅观,出主意给套上袖子,号称“偏(褊)衫”。后来改进成开脊接领式,僧尼全可穿,成为一种汉化佛教的常服了。还发明了内衬带袖常服外覆偏袒法衣的办法,沿袭至今。至于式样,早期的常服大约与当时老百姓的衣服没有什么两样。据《续高僧传》卷八记载,到了东魏末年法上当一国的僧人总管时,认为僧俗人等“仪服通混”,于是“制样别行,使夫道俗两异”。
这才慢慢地有点区分。可是,直到唐代,义净留学归来后浩叹说,僧侣还在穿用俗人的“禅裤袍襦”,“咸乖本制”;他对比丘尼的批评更厉害:“东夏诸尼衣皆涉俗,所有着用并皆乖仪”。可见,僧人的常服还是相当杂乱,僧俗不分的情况还是相当严重。大约就这样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走,直到明朝灭亡的时候才初步告一段落。这期间,有几种僧人常穿的常服需要提出来说一说。
一种是“直裰”。又作直缀,缀有“缝合、连缀”之意。它是把褊衫和僧裙(厥修罗的变种)连接缝合在一起的僧服。它介于法服与常服之间,从唐代末年开始流行。禅宗的僧侣特别重视它,有时作为代用的法衣来穿。出家五众全可以穿。它的颜色以皂色为主,那是一种灰黑色。《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都穿皂色直裰。到了第八十二回受招安入朝面君时,鲁智深换了烈火僧衣(红色的袈裟),武松还得穿香皂直裰,出家二众与其余未受具足戒的三众的衣着区别是很清楚的。必须补充说几句:古代俗人家居常服也有一种直裰,道士也穿,所以亦名“道袍”。它是一种大袖袍,缘宽边,下加栏,前系长带。如《儒林外史》第一回所说:“一个穿宝蓝直裰,两人穿元色直裰”,指的就是这种一般人的燕居常服,切不可与僧人的直裰混为一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