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白海豚珍稀鸟类和蛙类守护者倾听他们的温暖故事(3)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为何从观鸟变为关注两栖类?“一个是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关注鸟类,观鸟爱鸟的气氛已经起来了。”董国泰慢条斯理地说,“第二个就是两栖类和环境的相关性更强,更需要被保护,却又同时最容易被大家忽略。”
2018年,董国泰和志同道合的好友“大斑”正式开启“八闽两栖类”的调查,而董国泰最上心的就是各种蛙类,当年一个冬天夜里,他到同安杉际内林场找潮州湍蛙。董国泰说,这种蛙很特别,它们的指和趾有发达的吸盘,喜欢依附在林间溪谷中直立的石壁上,隐蔽于湍流的“小瀑布”中,鸣叫声也被水声遮掩得七七八八,很难观测到。
董国泰说,当天他和两名伙伴戴上头灯、携带网兜等,傍晚6点多进林,在湍流间猫着腰来来回回找了三四公里,终于在一块石壁上发现了潮州湍蛙的身影。这一只小小的湍蛙引起了不小轰动,中山大学的科研团队次年春天专程赶来取样,经DNA分析,确定这是一种刚发现不久的湍蛙属新种潮州湍蛙。
“那天他可兴奋了,说是还遇到了一只什么角蟾?”妻子刘群英说着看向董国泰。“是戴云角蟾。”董国泰笑着说,那晚回来的路上他突然听到一阵尖细的蛙鸣,靠近用头灯一照发现在一株天南星科植株的大叶上趴着一个2厘米大小、十分扁平的小身影。“戴云角蟾此前在福建还未有人提交记录。”董国泰说,三年来他们在厦门山区开展调查时并没有发现它的新分布点,可见其对栖息地的要求非常高。
“你别说厦门山区了,经常是满福建地跑。”刘群英说着露出几分笑意,“福清和莆田一带的那个小腺蛙能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们的田野调查资料也给申请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呢。”妻子刘群英说起董国泰的事情也很自豪。
刘群英说:“我就是怕他一个人晚上出去危险,要是没人结伴我就跟着去。看着他爱鸟、爱蛙坚持了这么多年,多少还是有些佩服感动的。”
【关键词】筑墙引鸟
堆土种地化身大总管
为栗喉蜂虎解决食宿
●出镜人物
段道清,42岁,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母亲江进英,66岁,退休;儿子段奕朗,5岁。
●地址
思明区民族路
●心愿
今年能引来400只以上栗喉蜂虎,新堆的人造土墙也能赢得它们的青睐。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