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的忿怒相——马头明王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在早期的佛教壁画和其他绘制的观世音菩萨像中,菩萨的头顶会有一个或一对马驹形象。将动物形象置于菩萨上方,这不是对菩萨的不敬吗?实则不然,这有其历史渊源。
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7世纪,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里就记载有象征慈悲的善神,是一对孪生小马驹,名为“双马神童”。这一善神天性慈悲,神通广大,具有能使盲人复明,不孕者生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等种种不可思议的神力(不难看出,在民间观世音菩萨信仰中,两者的神通如出一辙),这一善神同时也被印度教所吸收。公元前5世纪,佛陀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后,婆罗门教的善神“双马神童”也被佛教吸收接纳,成了象征慈善和愿力的菩萨,称为“马头观世音”,其形象依旧延续了婆罗门教的小马驹(一个或一对),这便是佛教最早的观世音菩萨形象。
随着佛教理论体系的日臻完善,观世音菩萨亦变为威武伟丈夫形象。因为根据佛经,菩萨皆为善男子出家。如《悲华经》记载,观世音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故名“观世音”。从此,观世音菩萨像开始有了演变,即在马驹之下增加了出家比丘形象,用来表示菩萨为善男子出家。究竟何时开始,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中不再出现马驹,未见确切记载。

观世音菩萨的忿怒相——马头明王


观世音,是汉语意译,从字面上说就是“观察苦恼众生的音声,而循声前往解救。”也翻译为观自在。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首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所谓观自在,意为“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观世音菩萨有般若智慧,洞彻世间“五蕴皆空”的真实相,而能达到“观自在”境界,故名。在唐朝,为了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称观音菩萨。
按照佛教的说法,以上种种解释都不是究竟意义上的观世音菩萨含义,这个问题可以忽略。需要说明的是菩萨皆有亿万种化身,可男可女。观世音菩萨以方便度化女众弟子起见,化身为女身,这和我国汉地广为流传的民间观音菩萨信仰不同。在我国汉地,观音菩萨为妙善三公主。这是佛教民间化和汉地化的产物。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