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葛姆雷谈雕塑:从龙门石窟到艺术中的虚无(3)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我对一件物品如何变成一种感受尤其感兴趣。它就这么隐退,独留你一人目眩神迷。这与表现某种事物无关,而是关乎一种置身临界状态的感觉,很可能真的身处危险之中。仿佛置身悬崖顶端、山峦之巅或是洞穴入口,类似的比喻都可以用来形容这种广阔无垠的体验。孤身一人,只能自行其是,这种感觉难以言喻,无法定义。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喜马拉雅山上的一座佛学院学习,那里有一座专为冥想而设的静修之所。你基本上被封锁在了一个斗室之中,只有一个墙洞供粪便和食物出入。这种房间长约1.8米,宽约1.2米,高约2.1米,足够跪拜祝祷之用。进了这个房间,你基本上就能把整个世界抛诸脑后,从而发现自己的精神宿命。
盖福德:走进卡利大支提窟这样一个空间,本应是一种宗教行为。而事实上,空无一物的空间也可以是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关键元素。安尼施·卡普尔是现代艺术家中运用虚空的大师。他的创作参照广泛,包括马歇尔·杜尚、巴尼特·纽曼的作品,以及中国的山水画,此外还有印度的洞窟寺庙。
卡普尔常常使用最传统不过的材料,比如大块的石材。不过他的目的并不在于表现石头的重量、体积等性质,相反,他要做的是抵消这些特性——让石头的物质形态消失不见。他不像米开朗琪罗那样寻觅困在石块中的形体,而是在看似坚实的材料中发现虚无——一道深不可测、黑如墨染的深渊。
安尼施·卡普尔 《亚当》,1989年 砂岩和颜料 236厘米 ×119厘米 ×102厘米 泰特美术馆收藏,伦敦葛姆雷:我一次见到他的这类作品时,真是觉得摄人心魄、十分激进——他在有限之中发现了无限。卡普尔的作品《亚当》(Adam)是一块高2米多的砂岩,约在人胸口的高度上开了一个长方形的洞。这就形成一种悖论——眼前虽是一件有限的物体,其中却包含了黑洞中心一般的黑暗,没有光线可以在此存留。二、人类视觉化想象的起源
盖福德:有一次我走在泰特现代美术馆里,发现不知哪个顽皮鬼往这件雕塑里扔了一枚小硬币,洞的底部微弱地闪着光,这么一来完全摧毁了无限虚无的假象。但是在岩石开凿出的庙宇中,一部分视觉效果恰恰取决于光线渗透进来,捕捉到了室内的雕塑。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的小城马马拉普拉姆(Mamallapuram),靠近海边有一座低矮的山丘,满是露出地面的岩层。在8世纪和9世纪,山丘上的许多岩层陆续被开凿成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