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阅读场所,当然是火车车厢(2)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不管贵族们多么不待见这铁家伙,火车就这样喷着浓烟,呼啸着闯进了文学的世界。对火车没好感的狄更斯在1865 年差点因火车出轨意外毙命,这段不快的经历驱使他写成短篇小说《信号员》(The Signal-Man),成为迄今为止史上公认的最佳恐怖故事之一。狄更斯将火车视为吞噬一切的魔鬼,写下了长篇故事《董贝父子》(Dombey And Son)。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分别在作品《白痴》(The Idiot)及《克鲁兹奏鸣曲》(The Kreutzer Sonata)中,安排长途火车为故事揭开序幕。但托尔斯泰万万没有料到,自己人生最终幕同样与铁路相关——八十二岁时,他为逃避妻子而离家出走,最终死于火车站。

最佳阅读场所,当然是火车车厢


英国画家Augustus Egg作品 The Travelling Companions(1862),描绘一列火车驶经法国南部时,一个头等车厢内的风景。
伍尔夫
将火车视为新文学的象征
正如安娜·卡列尼娜在前往圣彼得堡的列车上,凝视着其他旅客出神地想到:究竟我是什么?我是我自己,还是别的什么女人?当我们坐在火车上,看到由连续的瞬间组成的画面,我们变得多愁善感,或发思古之幽情,或起怨女旷夫之恨,或是研究起人类的过去和未来,或是思考生命的存在与虚无。看到铁路边田里的水牛农夫,正在门口吃饭的老人,我们常常会想,他看到我了吗?他在想什么?他知道我在看他吗?多年以后,我会记得这个车窗外一闪而过的眼神接触吗?在某个瞬间意识到车窗外不断后退的不仅仅是风景,也是我们正在流逝的生命啊……
这种不间断的变换流动的景象引发的思考,正对准意识流的口味。1923年,伍尔夫发表了一篇关于现代小说的宣言——《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在点明现实主义已经不能满足当时人们的表达需要之后,为新文学做了一个范式:有一天晚上,她赶火车,车厢里有面对面坐着的一对老人,姑且称这位老太太为布朗太太吧!假如读者与布朗太太作伴,听到断断续续的谈话,那么,一天中千万个念头闪过脑中……在伍尔夫看来,火车俨然是新文学的象征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