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实验,为什么要遵从14天原则?(5)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胚胎实验,为什么要遵从14天原则?


图4 人类胚胎发育的三个时期,胚前期(pre-embryonic period),胚期(embryoic period)和胎期(fetal period)| 来源:verywell
在受精卵形成的头14天里,胚胎会完成数次卵裂,形成囊胚,在子宫腔内完成着床。而在第14天,也是胚前期和胚期的分界点,一种名为“原条(primitive streak)”的结构形成,标志胚胎内、中、外胚层发育的开始。选择第14天这个节点,一来是因为原条的形成很容易被观察到,利于判断;二来人们认为,神经系统的发育始于受精后17天左右,把限制设置在14天,胚胎就感受不到痛觉,用来做实验就不会有道德问题。
1990年,英国正式把生物医学研究的相关规定写在了法律中。到今天为止,“14天原则”被世界各国和各个组织广泛采纳,但并非完全一致。有的国家像英国一样把相关条目写在了法律里,有的国家仍然只是以“建议”的形式存在。除此之外,对14天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很多人认为这14天要从受精的那一刻开始算起,然而体细胞核移植的技术可以让研究人员直接跳过受精卵这一步。所以有人认为,不管是什么来源的胚胎,这14天要从体外培养的第一天开始算起。比如我国在2003年由科学技术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中,是这样规定的: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
4 不断被挑战的胚胎伦理
多年以来,所有研究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的实验室共同遵守着“14天原则”。说来有趣,大家这么守规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类胚胎在体外根本培养不到14天。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内相向运动,一般在输卵管的壶腹部相遇形成受精卵后,一边发育,一边慢慢朝向子宫移动,在受精后6~7天到达子宫上段。这个阶段的胚胎是一个大概有200多个细胞的细胞团块,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逐渐嵌入子宫内膜,也就是“着床”。而在体外培养胚胎的过程中,“着床”可以说是分水岭——在这之前可以通过在体外培养基中加入各种物质,让胚胎相信自己就是在子宫内生长;而过了这6~7天,体外生长的胚胎似乎就察觉到了不对劲:本该出现的子宫内膜的环境并没有出现,从而中止进一步发育。所以很长时间里,受精后第6~7天已经是体外胚胎培养的极限。虽然不同的团队做出了相当多的尝试,比如摸索培养基中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配比,尝试各种材质的培养容器,尝试加入其他种类的细胞与胚胎进行共培养等等,但似乎都无法“欺骗”胚胎,体外培养的效果都不尽理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