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实验,为什么要遵从14天原则?(3)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而从临床前景上考虑,以我国为例,器官移植的现况较为严峻,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器官的供者。因此,在更大的意义上,如果人-动物杂合胚胎可以正常发育,成长为携带人体器官的动物,似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器官供体少的问题。
不过展望归展望,我们在憧憬研究的美好前景的同时,还是要回到研究本身。不出意外地,不同领域的学者对此项研究有着不同的角度。牛津大学生物伦理学家Katrien Devolder对本项研究评论道,“(这个阶段的胚胎)不会有疼痛的感觉,也没有意识,可是如果这些嵌合体胚胎得以进一步发育,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言下之意,实验做到这个地步,勉强可以接受,可如果这些胚胎再长一段时间,就要好好讨论合理性了。更有学者直接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可能带来无法预见、无法估量的麻烦。来自Oxford Uehiro Centre for Practical Ethics的Julian Savulescu教授在接受BBC的采访时,形容这项研究是“打开了人-非人杂合体的潘多拉魔盒”。
事实上,这并不是近期唯一一个胚胎研究领域的突破性研究。仅仅在1个多月前的 3月21日,《自然》(Nature)同日刊登了两篇文章,报道了两种跳过受精卵阶段获得类似人早期胚胎结构的可能性。其中一项研究利用一种特殊的培养系统,可以在体外诱导人类多能干细胞(PSC)聚集成为一个“类人早期胚胎(human blastoid)”,而另一项研究通过重编程人的成纤维细胞,也获得了一种与人早期胚胎类似的结构,作者称之为“胚胚(iBlastoid)”。

胚胎实验,为什么要遵从14天原则?


图3 两种“类胚胎”的产生方法:第一种方法通过培养各种来源的人多能干细胞,使其聚集成类似人类早期胚胎的结构;第二种方法则通过重编程体细胞实现类似目的。| 来源:Nature
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研究,不禁引人发问:我们对人类胚胎的研究,有哪些限制?
2 胚胎与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
大家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应该还有印象。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宣布了一对特殊的双胞胎的诞生,这两个孩子的基因组天生与众不同:研究团队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了一个与HIV感染相关的关键基因CCR5,并声称这样的孩子天生就有抵抗HIV的能力。这一事件被各界评价与批评是非法的,极其不负责任与不符合道德的。2019年3月13号,来自7国的18位科学家与伦理学家在《自然》上发表文章呼吁暂停暂停生殖系基因编辑的临床应用,这其中既有技术性、科学性、安全性的考虑,也有伦理道上的考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