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何会被鲁迅举为“人情小说”?它有哪些“人情味”?(3)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尽管前八十回写的贾府正处于鲜花著锦、大兴大荣的鼎盛时期。但作为作品神经中枢的前五回,尤其是“好了歌解”、“金陵十二钗判词”、“红楼梦曲子”,却早已预言了贾府和贾府主人们的衰落与毁灭。

《红楼梦》为何会被鲁迅举为“人情小说”?它有哪些“人情味”?


《好了歌》所体现出的“好了思想”,便是一种人生无常、富贵如梦的虚无和宿命思想。《好了歌解》中所说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等语也透出《红楼梦》本身即是记写兴衰荣枯的书。
“金陵十二册正册”及“副册”、“又副册”中的所有女子都在“薄命司”中,这就是预示着他们皆为炎凉世态中的悲剧性人物。在“判词”中,她们或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或是“生于末世运偏消”或是“哭向金陵事更哀”,或是“枉与他人作笑谈”。
“红楼梦曲子”十二支,也支支都是悲曲哀音,凄凄惨惨戚戚,预示着书中十二位主要女子的悲欢离合经历和不幸的命运。尤其是收尾之曲《飞鸟各投林》更是高度概括了全书的基本内容,隐喻了贾府前程的最终趋向。此曲唱道: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昌明隆盛之邦,诗札簪缨之族”的贾府最终结局,竟是“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何等的沧桑巨变,世态炎凉。

《红楼梦》为何会被鲁迅举为“人情小说”?它有哪些“人情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