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最后一泪:电影《都灵之马》解读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尼采的最后一泪:电影《都灵之马》解读


《都灵之马》是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的最后一部电影,于2011年在柏林电影节首映,并获得评审团大奖。这部电影以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的一个传说为灵感,描绘了一对父女和一匹马在荒凉的平原上过着枯燥、重复、无望的日子,直到世界逐渐走向毁灭的过程。

电影背景


电影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
1889年1月3日,都灵。弗里德里希·尼采在维亚·卡罗·艾尔波特酒店的六号门前驻足。他的目光被酒店外的一个马车吸引。不远的地方,停着一辆小马车。马车的车夫遭遇到了一匹倔强的马。不管车夫怎么喊叫,马匹根本没有要移动的意思。最终,车夫失去了耐心,拿起了鞭子,朝马抽去。尼采走近围观人群,制止了这残忍的场面。身材魁梧,蓄着大胡子的尼采突然跳上马车,甩开胳膊抱住了马脖子,开始啜泣。邻居把他带回了家,他在矮沙发上躺了两天,一动不动,一言不发,直到最后喃喃道出了他此生的最后一句话:妈妈,我真傻。在母亲和姐妹的照顾下尼采继续活了10年,脾气温和,神志不清。至于那匹马,我们一无所知。
这个故事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但却被广泛流传,并被认为是尼采精神崩溃的导火索。尼采是19世纪末期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上帝已死”、“超人”、“永恒轮回”、“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等激进而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并对后世的文化、艺术、宗教、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他40岁那年,在都灵发生了那件事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写过任何东西,也没有再说过任何有意义的话语,只是在病榻上度过了余生。

电影风格


《都灵之马》是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贝拉·塔尔在这部影片中使用了他一贯的手法:黑白画面,长镜头,缓慢的节奏,极简的对白,重复的动作,沉闷的氛围。这些手法使得电影具有一种独特的美学效果,也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极端的观影体验。
电影中共有30个镜头,每个镜头平均持续8分钟,最长的一个镜头达到了10分钟。这些长镜头不仅展示了细节和空间,也展示了时间和变化。在这些长镜头中,我们看到了父女俩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情:起床,穿衣,吃土豆,喝水(或酒),烧火,收拾马车,睡觉。这些重复的动作构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也构成了电影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重复的动作,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单调和无聊,也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困境。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