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怒海》,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银幕中的自由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追求自由,就要突破掣肘,代价是必然的。不管这代价是自己付,还是由别人来付。
电影《投奔怒海》的最后一幕,林子祥饰演的摄影记者芥川汐见试图转移越南公安的注意力,为阮琴娘和弟弟文郎争取更多乘船离开的时间,另选一条路拔足狂奔,随身带着的柴油桶被子弹击中,烧成一团火球。
一个完全可以拍拍衣袖潇洒离去的局外人,为了局内人的自由而付出生命代价,即便这个结局成为了电影最明显的剧情漏洞——柴油的燃点低,不会因为中弹而燃烧——依旧为《投奔怒海》划上了沉重的句号。
结局呼应着电影开头,芥川想推出一本关于越南的摄影集,于是带着相机再次进入这个国度,在岘港到处拍照。他本应是个短暂的到访者,想不到,越南的政治谎言、生命不值一提、恍如地狱的人间,让他认识到艺术的置身事外(照相这件事本身随着电影的推进越来越不重要,相机也被卖掉了)已经太过苍白。到最后,芥川以死亡的方式留下,换来阮琴娘等下一代人的离开。打动人心的生命置换,围绕着的就是自由这个主题。
不自由的社会关不住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付出怎样的代价去换来自由,这是普世的命题。
《怒》作为一部以越南为背景的政治电影,却提供了超越国别的解读空间,导致人们常常忘记了《怒》实际上是 1982 年的作品,的确与当时的越南政治有明确的呼应。1975 年,北越军队占领南越首都西贡,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