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条人说开去:影迷文化究竟是什么?(3)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几分钟后,另一个刚刚从外地赶到上海的男生,坐到前者身边与之攀谈了起来,并从包里掏出了两张电影票。这是同在一个影迷群的他们,第一次见面。20分钟后将开始放映的一场《大地》,就这样将两个素未谋面的电影爱好者连接了起来。
每年的上影节,都是全国电影爱好者的大型“面基现场”,而在今年座位、场次都严格受限的情况下,团队作战更是成了一种常态。
有位女生为了给两位朋友求得两张《现代启示录》,在各大抢票群进行了数轮换票,终于在六轮的“交易”后,凑齐了三张一同欣赏科波拉的“入场券”。“今年抢到的每一张票都很珍贵,得像金币一样来交换。”这位影迷笑着向毒眸展示了她手中来之不易的电影票。

从五条人说开去:影迷文化究竟是什么?


《现代启示录》海报
这是她第五次参加上影节的展映,她今年的目标是要看够20场,而在她的认知里,“骨灰级影迷”一次电影节下来往往能看三四十部影片——在没能如愿抢到票的情况下,另一位请了年假从北京赶来上海的资深影迷,每天一早就守在想看的电影放映影院门口外,还时刻盯着手机里的转票群,看看有没有人临时转票。
在他的周围,还有不少人则举着手机、灯牌,“求《八部半》、求《红辣椒》”的字眼格外显眼。
而上海这片令影迷们癫狂的土地,正是中国影迷文化萌芽的地方。
1896年的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里,西洋影戏第一次走入中国人的生活。在《火车进站》这样的影戏从幕布上隆隆驶来的12年后,电影从茶楼离开,有了专属的放映空间,那便是最初的影院。全中国第一家影院,坐落在上海的海宁路乍浦路口,是一座铁皮搭建的、可容纳250名观众的“铁房子”。
到了20世纪20年代,电影已经成了很多国人最重要的娱乐手段,《电影杂志》《影戏杂志》这样的刊物热衷于描绘观众对电影的迷恋:“每出一新片,虽身负要事,亦置诸不顾,必以争往先观为快,见片之至佳处,常喜极欲狂”、“一见国产影片出映,就像磁针见铁一般,必定要去看了”。
1925年的《影戏世界》杂志上,刊登了一封署名为“思廉”的读者来信,开头便是“我是个影迷”。这是“影迷”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公共舆论里,自那之后,这批热爱电影的人便有了统一的代号。鲁迅先生算得上是当时中国影迷的代表,1927到1936年的十年间,他在上海看了约140部电影。每每观影,都会在日记上写下“佳”、“不佳”或“劣极”的评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