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影就是生活的另一个元宇宙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迷影就是生活的另一个元宇宙


主题:我们还需要“迷影”吗?——《迷影》新书线上分享会
时间:2021年12月22日19:00
方式:《单读》微信视频号连线
嘉宾:蔡文晟 巴黎第十大学电影学博士,《迷影》中文译者
李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李奇 巴黎第三大学电影学博士
主办:武汉大学出版社·鹿书、单向空间
本文介绍“迷影”文化。
“迷影”曾是一种属于法国的热情,影迷不仅为之阅片无数,更奉献身心——就看过的片子交流雄辩、撰写评论、谒见导演、创刊办报,甚至是主持电影俱乐部。据说,正是这股极其特殊的风气,让20世纪那些大师级导演在法国解放时期到1968年间的巴黎无不名重一时。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恰恰是所谓的迷影文化“造就了”希区柯克、霍克斯、罗西里尼、雷诺阿等多位电影艺术家,是影迷将他们拱进严肃作者和知识分子之列,从而跟阿拉贡、毕加索、约翰·凯奇等人一样,成为20世纪文化的创造者。
就像当年巴赞给雷诺汽车工厂的工人放卓别林,讲一些他们能看得懂的电影,带他们看出那些电影的好,这种精神才是迷影文化的精髓——就是想要让人的灵魂不断地上升,让人可以借由看电影这个行为去变得更好。这个转化的过程,才是迷影文化的要义。
“迷影”这个概念对于中国来说,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电影文化来说,也是存在的。迷影文化不仅年轻人需要,中年人更需要,它是连接中年人和年轻人、连接过去与现在、一个人的回忆跟一个人向前进的愿景的纽带。
迷影文化的起源是哪里
李奇:据我所了解,李洋老师是第一个把la cinéphilie这个说法翻译成“迷影”的,一般字典里好像翻译成“影迷”。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大家对“迷影”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模糊,我大体总结了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觉得不以为然,认为是你炒作一个概念。通常持这种态度的是一些知识分子,甚至是电影学院的一些学者,而且大多是长我们一辈的人。他们经历过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段对西方文学与艺术如饥似渴的吸收过程,认为“我们早就很迷恋这些东西了,不需要你们再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来界定我们”。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