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前的蓄势——陈诚与罗荣桓的整军为何收到了不同的效果(2)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蒋介石、陈诚在东北
再说罗荣桓的扩军,四平之战后,东北民主联军各部损失很严重,所以身为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的罗荣桓很快就展开了扩军行动,他把扩军的目光放在了国民党俘虏,地方部队和当地民众身上。为此,他在民主联军的根据地展开了多项行动。
第一,土地改革。当时东北地区的广大乡村,土地大多被地主占有,劳动人民只能靠租地种田度日,备受地主欺凌,罗荣桓主持土改,把所有地主土地没收,按照人头平均分给百姓,让他们得到了实惠,使他们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是真正的人民军队,从而大大提高了百姓参加民主联军的积极性。
第二,诉苦运动。电视剧《大决战》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九连指导员赵绪珍对九连新战士进行思想改造,他讲述自己悲惨的遭遇,讲为什么要当兵,战士们感同身受,争抢着一个接一个地诉苦,战士们的斗志被激发出来,九连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其实就是当时诉苦运动的一个缩影。诉苦运动是针对于当时所有参加民主联军的新战士开展的。其实无论是解放战士,还是从老百姓中走出的新兵,他们大多都是贫苦出身,无论是在国民党的军队里,还是在旧社会中,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官僚地主的压迫,通过开展集体性的诉苦活动,让这些战士大胆地说出参加人民军队之前受到的种种剥削,激发他们反抗压迫的勇气,使得他们能够在思想上保持一致,更好地理解人民军队的宗旨,从而更好的融入,更快的投入战斗。

决战前的蓄势——陈诚与罗荣桓的整军为何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电视剧《大决战》中的诉苦运动
第三,组建二线兵团。通过土改和诉苦运动,百姓争先恐后地参加民主联军,原来的国民党俘虏也一改往日的抵触情绪,积极地转变成解放战士,使民主联军的兵源大大增加,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训练新战士,补充前线主力部队,1947年7月下旬,罗荣桓根据形势的发展,提出组建二线兵团的建议。根据罗荣桓的提议,中共中央东北局作出了《关于成立二线兵团的决定》。其方案是,抽调野战军或地方武装的少数指战员骨干作为基础,再把大批新参军入伍的战士补充进去编成二线兵团,实施短期训练后直接补充到主力部队。到辽沈战役前,民主联军共组建了168个二线兵团,兵力达40余万,且这些扩充的部队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有着高昂的革命斗志,战斗力很强。二线兵团的组建,使东北民主联军急剧扩大的兵源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