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岛公园,这座365天有人在岗的房子,你知道是干啥的吗?(2)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开展海洋观测,既有风和日丽、平静无波的日子,也有狂风暴雨、潮起浪涌的恶劣天气。从事海洋观测的人都清楚,越是在恶劣的环境下,取得的观测数据越宝贵。例如,沿海最大波高和潮位数据,可以直接影响到海堤漫滩防护等海洋工程建设。“每当遇到恶劣天气时,岛上的居民往外撤,我们观测人员就要往里冲。” 吕富良回忆,有一次台风袭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登上小麦岛劝说他们撤离,但别人都可以撤,他们不能撤,因为这里是他们的阵地,坚守是他们的职责。
因为是无间断值守,许多科研人员都多次经历过恶劣天气考验。1985年,第九号台风正面袭击青岛,阵风强达12级,是青岛继1939年后的第二次强台风,当时狂风卷起巨浪,小麦岛海洋站首当其冲。海洋站交通中断、通信中断,站内一楼门窗被全部砸坏,室内海水齐腰深,3名观测人员冒着被海浪冲入大海的危险,抢救仪器设备,加密进行观测,第一次取得建站以来台风过程中海浪最大波高9米的宝贵数据。
几代人坚守,见证观测手段迭代升级
几十年来,几代海洋人接力坚守小麦岛海洋站,参与、见证了我国海洋观测工作的升级变迁。上世纪80年代,小麦岛海洋站相继建成了综合仪器实验楼、盐潮井,为国家研制的海洋观测自动化仪器提供了试验平台,有力推动了海洋观测自动化进程。1986年,我国第一套海洋观测自动化系统在小麦岛海洋站安装并投入业务运行,标志着我国海洋观测从人工到自动的转变。
观测手段的转变升级,也不是一蹴而就。“1992年7月12日,自动化观测系统遭雷击;1997年4月16日,因受强雷击,自动化设备受损……”翻开小麦岛海洋站大事记,自动化观测系统的发展“命途多舛”。但也正因为科研人员的坚守,在观测设备损害时,他们通过人工观测保持着海洋观测的连续性,同时,不断总结自动化观测系统的经验和不足,升级迭代,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率实现质的飞跃。
如今,小麦岛海洋站实现了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水温、盐度、潮汐等要素分钟级的数据观测,实现了波浪小时级数据观测,自动获取到的青岛近岸海域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数据,都会实时传输到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为我国海洋观测预报、防灾减灾事业等作着重要贡献。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