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为谁而死?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驾车离家,只留下一份遗书。
等人们发现她的时候,她在车中,已经逝世。
半年前,她还在美国来回穿行4次,参加了35场签售活动,正是事业上升期。旅行归家后,她却变得越来越恐惧。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她开枪自杀,时年36岁。
“因为我太软弱,无法承受未来那些痛苦和烦恼的岁月……”
她死时,周围应是安静的。深夜的轿车、荒僻的马路、无人听见的枪声……这不是人们熟悉的张纯如。
身为《南京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的作者,享誉世界的畅销书作家、历史学家,在各地演讲中、在国家电视台的辩论中,镜头下的她,从来是自信从容、侃侃而谈。
“首先,请你务必、务必、务必相信一个人的力量。一个人也能让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1998年6月,张纯如受邀回母校进行公开演讲,并鼓励学弟学妹们,永远不要放弃梦想或信念。
不承想,她会放弃自己的生命。子弹,则来自67年前的南京。

张纯如为谁而死?


南京大屠杀从未远去
忘记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
这句话,来自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赛尔,也是张纯如著书的原因。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出版之前,这场“二次屠杀”已经持续了60年。
身为向西方社会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人,“张纯如”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
1968年出生于美国的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本没有任何关系。
但她的祖辈是抗日战争亲历者。在南京沦陷前夕,祖父身为国军将领,在上海组织抵御,断联三个月;外祖父母为逃离故土,几乎失散。
关于战争的记忆,一代传了一代。
和当时很多华人家庭一样,张纯如的父母反复向孩子讲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经历了这场战争,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屠杀。
反复强调的民族记忆,成为张纯如的儿时阴影。而战争亲历者的阴影,却基于遗忘:在遭受极其残虐的暴行后,他们连死亡、痛苦和屈辱,都没有声音。在亚洲以外的世界,绝大多数人甚至不曾听说过“南京大屠杀”这件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