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给儿子起名,为什么一个叫“车把手”,一个叫“车轱辘印”?(2)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苏洵科举落榜后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次年返乡后,他写下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通过对苏轼、苏辙名字由来的解释,介绍了二子的性格,表达了对他们的希冀和告诫。这一年,苏轼11岁,苏辙8岁。
(苏轼苏辙漫画)
《名二子说》全文如下: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大意就是:
车轮、车辐条、车顶盖以及车厢四周的横木,对于车来说都有各自的重要职责,唯独作为扶手的“轼”,好像并没有什么用处。不过即便如此,如果去掉“轼”,那也不是完整的车。轼儿啊,我给你起名为“轼”,就是担心你不懂隐藏自己的锋芒啊。
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行使的,但说到车的功劳,“辙”却不在其中。不过一旦车毁马亡,祸患也同样殃及不到“辙”身上。就是这个“辙”,最善于处在福祸之间。辙儿啊,我给你起名为“辙”,就是希望你能免于灾祸啊。
(苏轼苏辙剧照)
《周礼·保氏》有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礼、乐、射、御、书、数,合称为“六艺”,其中的这个“御”就是指驾车。
在古代,驾驭之术不只是一种服务于交通的技能,更是一门广泛运用于政治、管理、生活的学问,即“驾驭学”。苏洵以驾车为思考点给儿子命名,意在让他们前途坦荡,步步顺遂。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